香港樂壇在哪裡?與龍小菌合作有感

香港只有娛樂圈,而無樂壇。我已經不記得誰最先說,因為已經變成和「太陽從東邊升起」一樣,是事實陳述句。

香港娛樂圈,是神化、異化還是妖魔化,我不好說。我看見的是,某「良心洋溢」的電視台「特別鐘愛」自家出品,所以歌藝稍比我好些少,已經連續三屆勇奪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令我以為亞太區是指亞皆老街至太子道西;我看見的是,「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再不是賣唱片,而是充當「歌星」的經理人,四出接廣告抽佣為業;更駭人聽聞的謠傳是,有些年輕藝人上位,不靠知識靠姿色,不靠培訓靠陪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nfEKTBeVx4
龍小菌不吝惜自己的知名度,紆尊降貴與輔仁媒體「合作」,與其說是委託我們幫手傳閱和分享她的作品,不如說是她宣傳我們的網站。

龍小菌直言不諱,「因為又肥又醜所以唔敢露面」 ((其實筆者還未有幸拜見菌妹真身,只是facebook chat而已。)),我頓時想,現在樂壇庸俗化,兼且將女性評頭品足,先把原本的天賦人性磨滅,再敦促消費者付鈔整容化妝買尊嚴,正是資本主義製造需求的高招之一,這些社會現實,到底破壞了多少女性的自信心?

誠然,起初是「蝗製作」先與我們接洽,希望覓得女聲演繹其網絡瘋傳作品《幾多雙非幾多B》,我們則為他們兩伙人穿針引線,他們倆隨即一拍即合,實在令人欣喜。原來菌妹願意為「蝗製作」獻唱,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希望透過歌聲讓訊息更容易傳播出去!!!」這三個感嘆號,是菌妹自己打的,並不是筆者吹噓。不約而同,龍小菌、蝗製作和輔仁媒體,本來都在香港某角落自說自話講人自講,透過網絡合作,發現原來大家的信念,都是希望「把訊息傳出去」。德不孤,必有鄰,大概就是如此吧。

現在,外國開始流行網絡演奏者和歌手,不靠唱片公司,而自己在網上售賣作品。例如jamendo等。網站營運,應該比員工千萬人的唱片公司低廉很多,我很期待香港都出現類似的商業模式,我堅信,作品的價值,應該歸於作曲家、填詞人、演奏者和歌手,而非用來供養「唱片公司」和寫字樓地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6Fl6sU_dns
《幾多雙非幾多B》女聲版:原版蝗杰主唱,點擊超過五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qgECF1eLNw
《那些年 我們一起Bad過的Romance》:筆者最欣賞的龍小菌作品之一,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歌詞,以《Bad Romance》的旋律唱出,實在鬼斧神工。

作者:容樂其

我覺得總編輯都有得出文係常識囉!

閱讀後覺得好,請多多讚好及分享~:)

其他熱門文章

歡迎讚好我們的facebook page,免費資訊源源送上。

文章資訊

ID: 3229
Date: 2012-02-19 23:20:23
Generated at: 2023-06-01 14:25:53
Permalink: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2/02/19/3229/香港樂壇在哪裡?與龍小菌合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