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http://jackyhtlim.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20.html)
(林鴻達攝)
這類玩意既可說是玩具,但其實又不只於玩樂,因為這類模型都是把實物縮細生產出來,有些品牌更會向車廠索取圖則來設計模型組件,砌的過程會學習到汽車設計的知識,同時可培養專心致志 - 因為裝嵌每件組件要注意夾口,上色亦要準確,完成品才會精美;也訓練耐性和恆心 - 塗膠水裝嵌、上色後要等待乾固才能進行下一個工序。所以,砌模型很富教育意味。
筆者讀小學已開始沉迷砌模型,集中於房車、賽車,後來就砌貨車,向近二百件組件的高難度挑戰,再後來就砌民航機。瘋狂時期的確砌到一屋都係,但又好可惜因為家中有隻貓……大家明啦。即使投身社會工作,亦維持這門嗜好,但近年的「產量」大跌了。除了工作變得繁重以外,活在這個亂世又有何心情呢。這就當然導致家中的模型堆積起來,同時也考慮到「軟性環保觀念」 - 理性消費,也改變了買模型的喜好。真正喜歡、有一些意義的並打算完成才會購買。也不知是否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喜歡舊日的事物。
就如這款貨車:
還記得當年暑假幾乎廢寢忘餐不知多少天完成(當然俾老豆阿媽罵個痛快),但後來又不知為何拆散丟掉(唔關隻貓事)。近年其實後悔沒有好好收藏。難得這家意大利品牌數月前「復刻」,就決定買下來抬返家中,待稍後時間能啟動工程。
又例如這部倫敦巴士:
除咗是巴士中的經典之外,從小到大都期待有這類巴士模型出現。接近400件組件,仔細得連座椅也分開椅腳、椅架、座墊、椅背墊四件來裝嵌……期待不用擱至65歲退休才開始砌。
其實近日重新開始動手的這款:
(林鴻達攝)
這是先父曾經擁有過的一輛車,只是實物是五門款而模型是三門款。將模型改裝太複雜也沒把握,只好憑記憶噴上當年的車身顏色,當作紀念。
還有兩件瘋狂傑作跟大家分享
(林鴻達攝)
瘋狂之處在於這兩件作品是依照李克勤《深深深》和《眷戀》MV 內出現過的車裝砌出來。:)
筆者發覺近年模型舖的經營情況出現很大變化,第一是數目減少了。相信最為人婉惜的是「興記」由全盛時期三間分店(荃灣昌泰街、銅鑼灣禮頓道、油麻地白加士街),至今全面結業;勝利道本來也有多家模型店也全部消失了。
第二是兼賣玩具精品,「環球」可謂表表者,又或是元洲街的「福利」,旺角洗衣街的「千里達」也增加了售賣精品類的比例。
第三是「貨倉化」,存貨堆積如山,每行通道也僅夠一人通過。油麻地永安中心的「康田」如是,甚至連「環球」也如是!地產霸權肆虐當然係一個因素,「去貨」速度不及那些年還是產品種類增加了?筆者的觀察是產品選擇的確多了,但仔細看看其實也沒增加太多。例如TAMIYA, FUJIMI 的車款都是輪流出現,軍事模型仍舊維繞著一、二次大戰為題材;是多了些大陸的產物,但貨品數目比例還是很低。
有時觀察一下,逛模型店的除了如我般的「中坑」以外,是否少了中學生、或「中產」家庭帶著小朋友?可會是時下只剩下電子玩意?還是父母們都只顧搵食,無瑕與子女一同參與這類玩意,甚至又是對於膠水、油漆等化學劑產生「潔癖」思維出來,連了解的興趣也沒有?
也許我們的香港不再容許這種玩意繼續下去,管他是有意義的,只因無法讓子女、年青一輩賺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