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http://lunyeah.xanga.com/775400100/item/)
前言:香江淪陷,赤化在即。士人戴廷,為爭普選,倡議「佔中」;港燦周熔,乃組「幫港出腥」,號召沉默之眾以抗之。史官倫爺,特撰文以斥之,所謂沉默之眾,皆犬儒也,乃香江赤化之禍首耳﹗
下文改編自中學範文〈六國論〉。
香江赤化,非時不利、政不善,弊在犬儒。逆來而順受,破滅之道也。或曰:「香江之民,率犬儒邪?」曰:「不默者以默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犬儒也。」
共黨於選舉之外,小則滲透,大則殖民,較黨之所得,與選舉而得者,其實百倍;泛民之所失,與選舉而失者,其實亦百倍。則共黨之所大欲,本土之所大患,固不在選舉,而在赤化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享尺寸自由。子孫視之不甚惜,稱「何預我事」1,舉以與人,如棄草芥。今日棄法治,明日禁示威,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邊境,而強國民又至矣!然則香江之地有限,強國之欲無厭,奉之彌繁,滲之愈急,故不「佔中」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赤化,理固宜然。國師云:「中港融合,猶燈蛾撲火,蛾不亡,火不旺。」此言得之。
白鴿未嘗沉默,終為本土邊緣,何哉?舐共而不助泛民也。泛民若喪,白鴿亦不免矣。人力、社民,始有遠略,能助本土,義不投共。是故社民雖小黨而未亡,斯抗爭之效也。至毓民與蕭生失計,始分裂焉。學民嘗三戰國教2,能鼓眾而小勝。後港共強推者再,學民連卻之。洎3天下圍攻,倉皇而撤;惜其勇武而不終也4。且泛民處港燦厭棄政治之際,可謂勢孤力弱,非戰之罪,誠不得已。向使5港燦各愛本土、白鴿勿附中共、圍城不撤、毓民猶在,則赤化之路,存亡之理,與共黨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沉默之眾,撐本土之泛民;以恐共之心,抗中共之殖民;並力「佔中」,則吾恐共黨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中共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港燦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香江、馬交皆淪陷,其勢弱於共,而猶有可以不屈而力抗之勢;茍以寶島之大,將從香江赤化之故事,是又在香江下矣!
《香港淪陷史話》系列
[SlideDeck2 id=4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