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色層分析法與動脈懶樣硬化

(原載於:HKORIGINALS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mendolus shank)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mendolus shank)

 

巴士色層分析法與動脈懶樣硬化(BUS CHROMATOGRAPHY & LAZY ATHEROSCLEROSIS)

 

巴士公司是否要考慮一下,令走廊的面板帶點凹凸不平?令乘客不能舒服地挨上去?

在中大迫慣校巴的同學,都知道大家總是迫在車的前半部,後半部幾乎是空蕩蕩的。

 

校外也沒分別。今早上巴士,就是所有人都擠在前頭。
在我身後的大嬸,就埋怨說裡面有很多空間,大家要走進一點。
後面當然有空間,問題是走廓上已經迫滿了嘛,就算我想去後面也走不動的。

由於她是對著在下不停哆嗦,所以我忍不住答了句﹕「鬼唔知咩……」(誰不知道﹖)
於是她澄清說不是指我,而是指車後的人。
(也是「鬼唔知咩」,但是妳又不是大聲喊到後面聽到,結果聽到的只是我而已。)

這只是件幾乎每天發生的小事,有甚麼好提?

 


 

因為我首先想到的是以前已出現過的聯想﹕巴士走廊很明顯是一條「色譜柱」

但凡學化學的學生,在中學一定學過紙色層分析法。即是拿一張紙條,一端浸在溶劑中,另一端夾住吊起來。在靠近底端滴上要分析的物質(如墨水),然後向上移動的溶劑就會把墨水裡的物質分散向上帶走,不同顏色的物質就會散開成一條色帶。

到了大學,如果你還是讀化學、生物學、或生物化學之類的學科,你就有很多機會繼續用更先進的色層分析法。它們通常把「紙條」變成一條裡面裝了不同物質的「柱」,只要把被研究的物質加入溶劑再通過這些柱,這些柱就可以(視乎你選擇了哪種柱)按照粒子的大小、電荷、甚至免疫抗原之類的特質把它們分離出來。(氣相色層分析甚至是把空氣當溶劑用來沖刷物質……)

如果要我向學生解釋「甚麼是色層分析法」,除了用紙條外,我絕對會用巴士作比喻。

 

以往的巴士,入口之後還有一些座位。現在新式冷氣「豪華」巴士,入口之後往往一個座位都沒有(出口之後才有),除了一側是機箱和放輪椅的空位,另一側就是樓梯下的面板。

這塊面板實在「太平滑」了,於是吸引了很多懶人背靠在上面不走,沒那麼懶的人就直接進入車廂後部。於是經過這條「懶人平滑色譜柱」,懶人和非懶人就分開了。

 

 

怎料今天再想,原來這種現象還有更貼切的聯想,就是動脈粥樣硬化

眾所周知,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在高血脂和高膽固醇之下,脂肪和膽固醇逐漸在血管壁沉積,最後令血管完全閉塞。

嘩!這跟巴士上發生的情況何其相似!

懶人就像脂肪膽固醇,「沉積」在巴士走廊平滑的「血管壁」上。另一邊的機箱和輪椅空位慢慢也會有懶人沉積其上。當「沉積」的懶人多到某個地步,就會令其他上車的乘客感到不便而停下來(等於進一步的「沉積」)。這樣最後就會導致「明明後面還有位,但後來者都走不進去」的情況。恰好就跟血管堵塞了令血液無法抵達後方一樣。

懶人沉積在巴士走廊壁,就像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一樣。

 

 

問題是,有沒有辦法避免這種「巴士懶樣硬化症」﹖

現在遇上這種情況,司機往往就會不停按掣,播音叫乘客走進一點。雖然可以避免司機和乘客直接衝突,可是亦正因如此(沒有正面接觸),所以根本沒效果,比直接喊話更差。

從「巴士色層分析法」的角度看,懶人之所以挨在走廊,除了「懶」之外(中大校巴就是如此),另一因素是走廊的「平滑表面」實在挨得太舒服了。

巴士公司是否要考慮一下,令走廊的面板帶點凹凸不平﹖令乘客不能舒服地挨上去﹖

 

作者:方潤

方潤
Book Addicts, Piscean, Asperger School librarian with a blog "Daily Fongyun", author of 《吹水無邊﹕一個教師的閱讀與教學自白》, former CUSU law draftsman

閱讀後覺得好,請多多讚好及分享~:)

其他熱門文章

歡迎讚好我們的facebook page,免費資訊源源送上。

文章資訊

ID: 48702
Date: 2013-09-11 16:43:00
Generated at: 2023-05-30 20:12:15
Permalink: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9/11/48702/巴士色層分析法與動脈懶樣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