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港女」一詞冒起以來,小妹一直疑惑港女應該如何定義。今日拜讀健吾先生鴻文《港女的癥結》,靈機一觸,終於悟到一個滿意的解讀:港女之道,一字記之曰「攞」。
攞者,取得也。港女什麼都要攞乾攞淨,無論應不應得的,她也要攞。
人性本貪,但港女把人類貪婪的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貪到一個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境界;而且普通人就算想像到,也做不出來。但港女卻能突破人類無恥的極限,誓要攞著數攞得一乾二淨。經典例子有「$63.8」港女,她男友已付雙方飯錢及戲票錢,只因沒有為價值$63.8的二人共享零食付錢,就被她寫上網臭罵,還提到想分手。
健吾先生提及,『「港女」的「問題」,歸根結底,都不過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在香港,談戀愛,甚麼都是錢,甚麼都是現實。』香港是金錢社會,很現實,說得沒錯。但在小妹看來,港女最大的問題,就是她們把自己想攞到的一切,都旨意別人無條件送給她、旨意別人無條件為她奔波。
她想要一層樓,就要男人買,還要寫她的名字,從沒想過自己也有能力供樓。
她想要私家車代步,就要男人買,還要管接管送,從沒想過自己學車、自己買車。
她想要一段美好婚姻,就要男人自行擺平他的父母,從沒想過將心比己體諒為人子的難處,從沒想過自己也可以做點什麼來改善跟老爺奶奶的關係,令男人沒那麼難做。
她想要攞彩出風頭,情人節就要男人一擲千金買花束送到她公司,還得是全公司最大束的。放工要到五星級酒店吃飯,名牌手袋也是一定要送的,否則如何拍照放上面書炫耀?但她從不會提起,女人親手造朱古力送給男人也是情人節文化。
港女,不,應該叫你們做攞女。你們知道吧?若然你們認同女性應當享有與男性一樣的待遇、女性應當有權投票、女性應當與男性同工同酬,即是等於認同了女性的能力能與男性匹敵,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個體。那為什麼當你們想滿足自己的欲望的時候,卻收起那副「大女人」的炎炎態度,忽然變成了「小女人」,旨意男人去替你完成一切;就連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都通通推卸給男人去承擔?
人際關係講求的是give and take,而港女心中只有take and take。只懂得「攞」,卻吝於付出,叫你們做攞女,真是再貼切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