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天,我學會了很多事情。
其實,由消息發佈,是10月24日,到集資完成,10月27日。不消四天,有163人表示他們集資,籌得超過二十八萬港元。
果然,我那一個 Post,一萬二千多個like,雖然只有約1%的人集資,但在這短時間內,竟然可以得到這個成績,我是高興,和感恩的。
至少,你們認同我的想法,我這個瘋狂的意念。
香港人,果然,都被視為很有義氣的。有事的時候,籌錢,也是他們最直接的「協助」方法。因為,錢,真的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今天,終於有時間冷靜一下,再跟大學方面的同事開會理順行政程序,有兩個很大的衝擊:首先,原來,在新聞學界,原來一直沒有很多獎學金。就連是行內很有「名望」的人權新聞獎,曾得獎的T小姐說:「我的獎品,只是二百元的Fat Angelo 現金券,我要用,我還得要自己加錢。」後來,搜尋一下,那一個叫「中大新聞獎」的東西,原來得獎者,只有五千元。優異獎的,就只有獎狀一張。
果然,做新聞的人,是食風……骨的,是不會肚餓的。
於是,也有學生靜靜的跟我說,原來,三千元,已經是大船。
當我想把獎學金設定為一萬元的時候,我公司的同事還跟我說:「一萬元?那麼少!我記得以前我得到的獎學金,還可以跟父母去旅行,之後還可以買波鞋……一萬元,現在夠做什麼。」
在新聞學界,原來已經是很多。
同時,有人認為如果籌得這麼多錢,應以基金運作,可以變成「永恆」的獎學金。但問題是,選擇基金,自然有升有跌。集資的錢,是大家的錢,我又是不是可以代表大家選擇基金呢?當基金有損失的時候,大家又會否接受?這些授權,是需要處理的。加上,大學選擇基金的傾向,都是最保守的,學系的意見,如果錢用完,再集資,行政風險及道德風險也會較低。所以,恕我保守著最初的決定,不會選用基金運作了。
但,如果集資者,真的覺得想這個基金永遠走下去,是可以每年捐,及月捐的。
方法已經準備好:各位,請下載這張表格,填好,如若以支票集資,抬頭請寫「香港中文大學」。而寄到: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新聞及傳播學院
Attn to: Ms. Pinky Wong
各位也可以選擇信用卡的年捐及月捐。
各位,我如果依照我的「計劃」進行,集資二十萬,每年選兩個,每個一萬元,我、畢明和麥曦茵也需要做十年。現在,或許我們可以做一個決定:今年的作品,一定比以後的多,所以,今年或許我們會因應作品的數量及質素,酌情增加得獎者的數量。而究竟這個獎學金可以走多久?還看各位,有幾多人願意月捐及年捐了。
再一次感謝大家,也再一次大家認同「正直的人獎學金」的理念和創意。我們尊重創意,也希望各位在學的同學緊記,做新聞,最重要的,不是做老闆肚中的蟲,而是要對得住自己的脊樑。
P.S.另外,我還有很多問題,想在文章解釋一下,如香港人對籌款、計劃的期望,或是對得獎者的期望,甚至有人問我「如果你仙遊」會如何云云,大家對世界的看法,也是值得另文再談,這陣子真的很忙,等我可以好好的沉澱一下,一定另文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