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妓》的女主角Sara熱愛寫作,她因為中文作文屢次全班第一,中文老師送她一本書,Daddy-Long-Legs。編劇和導演安排她讀這本書自是別有用心,Sara在獨白中也拿自己的境況跟書中的女主角相提並論。二人都有寫作天份,有一個富有的sponsor。分別是長腿叔叔原來很年輕,Sara的甘浩賢卻較她年長三十年;長腿叔叔跟助養女生Judy到全書終結都未發生性關係,Sara卻在未確立關係前已替甘浩賢口交。
書的選擇很理所當然,也突顯了Sara喜歡閱讀和寫作的個性。但如果讓我來寫這個劇本,我會讓Sara看《喜寶》,而不是Daddy-Long-Legs。
《喜寶》是亦舒早期的經典小說,家喻戶曉的程度或許不及《玫瑰的故事》,但影響力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喜寶》寫大學生被富豪包養,以亦舒小姐當年受歡迎的程度,這本小說很可能影響了一整代當年的純情少女今天的良家婦女對被包的理解和幻想﹝我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我不會說導演邱禮濤或編劇李敏在偷《喜寶》的橋,因為少年時代看過的東西,在自己日後的作品中出現,是很自然的一件事,說不上偷橋。但這兩段由買賣開始,終演變成刻骨之愛的忘年關係確有不少相似之處。
不論喜寶還是Sara都是讀得書的人,不過亦舒寫的是小說,無需考慮製作成本﹝被改編成電影是後話,無關當初下筆時的狀態﹞,夢也不妨織得豪華一點。所以Sara只是想唸band 1中學,繼而升讀港大;喜寶一出場已是劍橋法律系學生。甘浩賢會去大學旁聽,陪小女友上堂;勗存姿就到moot court旁聽,欣賞喜寶的雄辯滔滔。勗存姿也有情敵,但不是靦腆的大學生,而是德國貴族。
由一買一賣到愛得不能自拔,又因為年齡和種種原因,不只不能終老,相愛更變了相害,不論是《喜寶》還是《雛妓》,其實骨子裡還是一個愛情故事,有了感情,自然就不是賣。可幸是兩段忘年戀,同樣寫得動人。而且雖然相似,但從結局的處理,也看到時代的轉變。由《喜寶》到《雛妓》,社會和女主角對被包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是故喜寶在勗存姿病逝,繼承了巨額遺產後,雖然只得二十六歲,也只能走上崩潰沉淪的路,在抽屜塞滿現金,羞辱約會她的男生。Sara跟甘浩賢分開後,內心雖然痛苦,但她還是活得很精彩,在事業上力爭上游。交的男朋友也很登樣,出得廳堂,上得下床。她最後也向臨終的媽媽表示「我現在過得很好」。
電影穿插了很多獨白,全部由主角Sara的角度出發。我在某個網媒的某篇影評看到有人說「阿Sa的聲線不適合旁白」。天呀,連旁白和畫外音獨白都分不清,而這種水平的文章竟然還有人讚。我也不覺得阿Sa本人在獨白方面的表現有什麼不妥。但無可否認,獨白部分,導演和編劇可以處理得比現在好。我看《雛妓》時,一直搞不清那些獨白到底是今天的Sara在訴說自己的故事,抑或是即時的內心獨白?王家衛的電影用很多獨白,但那些獨白在音效和遣詞用字上都會給人遙遠的感覺,跟當下的畫面割裂,不會出現這種混淆。Sara有寫日記的習慣,她少女時代的十幾本日記簿都留在兒時的家,一直到電影完結前她才跟它們重逢。所以我又想到,獨白會不會就是她當下正在寫的日記,用記憶留住過往的一切?很難說,一來電影沒有交代,二來語調也不全像日記﹝其實語調不統一,所以很混淆﹞。當然你可以說我這個疑惑是一個喜愛寫作的人對一齣劇情片吹毛求疵的批評,但因為電影中出現過有關叙述和受眾的課堂,我覺得在這方面可以有較高的要求。﹝題外話:用日記作獨白而又出師有名,《失蹤罪》是很好的例子。﹞
《雛妓》好看,故事完整,演員表現出色,場場都是戲,沒有單為交代劇情而出現的場景或閒雜人等,更沒有當觀眾白痴的植入式廣告。我很喜歡電影的某些細節,如孫佳君的寇丹和只在引子出現過的紅衣BBA女郎。
《雛妓》有一點我不太喜歡,那就是Sara仍然是很典型的「女主角性格」:外表嬌柔,冰雪聰明,任性,有藝術天分,富正義感,等待救贖。這是自瓊瑤的《窗外》﹝甚至更早﹞始,流行文化中最常見的「女主角性格」。比起典型的Sara,那位在富豪私竇工作,左手揾工,右手釣鋼龜的紅衣BBA女郎﹝記不起她在電影中有沒有名字﹞更能引起我的好奇。她戲分不多,但寥寥幾句對白,呈現的是一顆清醒得叫人「倒抽一口涼氣」的腦袋。她告訴我們這個年代已沒有灰姑娘,大把豪門公主搶著嫁王子,真正的王子怎看得起閒花野草?不過嫁個打工皇帝還是有可能的。Degree不能沒有,但沒有家底人脈,一個BBA degree也只不過是一張沒有人願意替你搣飛的入場券。所以她要在私竇揾老細,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的老細。
這樣的一個女子,她的愛情觀是怎樣的?她有沒有夢想?如果有,那是什麼?Sara對清邁雛妓Dok-my的身世契而不捨,對身旁的紅衣BBA女郎卻視而不見,為什麼?因為跟她自己太接近,她自己唸大學時已見過太多?紅衣BBA女郎未畢業時,可能就是傳說中的hall雞?
Sara沒有興趣,但我有興趣。
﹝又題外話:如果演hall雞,我的首選是連詩雅,次選是賴慰玲,再次選是蔡思貝。以上選擇是對三位演員外貌氣質和演技的讚賞,絕無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