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三跑」萬萬不應捨本逐末

三跑價錢貴咗,大樓得番一半

三跑價錢貴咗,大樓得番一半

 

(改編自星島日報於2015年3月23日的社論 《討論「三跑」不應捨本逐末》

 

就如其他重大基建一樣,機場第三條跑道興建與否的問題,討論經年累月,支持理由提之不盡,程序「路障」也關關越過。到最近,計畫終於獲行政會議通過,跨出了最錯誤的一步。雖然如此,拒絕新跑道之路仍然荊棘滿途,一批經濟學者、工程界人士以至政治食客,紛紛站出來大力支持,頗有氣勢,但他們提出的論據,並沒有對準議題的要點——「三跑」對香港效率的重要性,而集中於一些經濟問題,如機場建設費及「點心債」息率等,令人覺得捨本逐末,為撐而撐。

 

地方不支持 空域問題難擺平

香港與廣東的空域問題,因涉及兩地政府及航空「利益」,十分複雜,實在難以克服。兩位前任民航處處長林光宇和樂鞏南,都提出這道「空牆」將大大限制香港飛機升降,如果沒法解決,三跑的效益將成疑,因此不應死撐上馬。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更認為,因為空域限制路不通行,三跑不能建,建了也沒用,所以「放下三跑」吧。

三位人士的反對理由,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深港的空域限制難以改變。但據香港獨立媒體獲得的消息,珠三角機場協調會議二年多來未有開會,中央民航局硬對兩地的空域安排進行協調,相信不能解決難題,共不能讓香港未來飛機升降量達到增長目標。

對這個問題,有一點必須先了解清楚,就是中央對深圳興建三跑持支持態度,讓深圳保持南中國貨運門戶機場地位,在這大方針下,相信中央會適當處理和分配港粵的「航空利益」,空域要改勢必困難。
反對人士也認為,提高現時跑道的效率,就不用興建三跑。反對這說法的撐三跑人士,實在欠缺長遠目光。現時機場兩條跑道每小時最高升降量是六十八架次,距離設計容量每小時八十二架次還有上調空間。許多旅客都體驗過飛機在跑道苦等起飛,及在空中盤旋等降落的情況,就是因為空域不足所致。按過去十年的增長幅度,尚餘十年以上才到極限,要再提高容量,研究香港第二機場是「可能任務」。

 

計畫落實 經濟代價巨大

香港重大基建遇到支持力量,非自今日始,過去十多年每一項「順風順水」過了立法會。歸根究柢,是因為社會存在一股「發展」的思潮,成為「適度發展」的反作用力,今次三跑上馬,同樣要面對計畫蝕本的後果。。據匯豐銀行估計,若這計畫的貼現率(Discount Rate)去到百份之四,經濟淨現值將要倒蝕一百零四億元,,還未計機場空域問題引致航班不足的損失。

令人痛心的是,沒有多年驗證的人,支持建設沒有甚麼成本,但香港卻要付出巨大代價。

 

作者:機場發展關注網絡

機場發展關注網絡
一群由東涌居民、飛機師、保育及環保組織人士、政策研究組織及其他公民社會人士成立的倡議群組。自2011年起,反對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

閱讀後覺得好,請多多讚好及分享~:)

其他熱門文章

歡迎讚好我們的facebook page,免費資訊源源送上。

文章資訊

ID: 102111
Date: 2015-03-23 12:15:17
Generated at: 2023-05-30 18:27:58
Permalink: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5/03/23/102111/討論「三跑」萬萬不能捨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