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十六年丁權之議復興,香港眾志黨人不諳法理,漠視產權。乃查一八九九年展拓香港界址文獻,竊草注之,以供後進熟讀公文,十六年後再謀參政。
今得香港總督卜力接管新界安民告示,查出榜原因,自光緒二十五年二月十二日起新安縣公告香港擴界,五日間各鄉之民集於屏山達德公所,立達德約抗英。卜力乃照會兩廣總督譚鍾麟,譚鍾麟復公示安民,明言「爾等村墟在租界內與在中國界內無異」。村勇即焚英人旗竿以應,乃有此告示:
欽命總督香港等處地方1提督軍務兼二等水師提督2軍門佩帶頭等寶星卜 3為剴切4曉諭事:
照得新安縣屬等處地方5,勘定東西南北四至界限開列於下,乃我
大英國大皇帝6承
大清國大皇帝7諭旨,准行批為香港展拓界址8。去年十一月,本部堂9躬膺
寵命10來督香江兼轄茲土。11現擇於西曆四月十七日,即中曆三月初八日,在界內一帶地方12換樹
大英旗號。乃欲各安疆界,和好長敦。
屆期本部堂飭屬臨蒞此間,恐爾居民人等未及周知,頓開疑竇,或被匪徒造謠煽惑,釀成禍端。小民無知,必至一倡百和。合亟先行剴切曉諭13。為此示諭新安縣屬界內等處各色居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照常安居樂業,守分營土,慎毋造言生事,煽動人心。須知新安縣屬等處一帶地方,係
大英國大皇帝向
大清國大皇帝批為展拓界址之地。將來通商互市,共享承平14。凡確屬爾等自置田產,仍歸爾等自行管業15。如爾等善美風俗利於民者,悉仍照舊,毋庸更改。蓋凡守內屬於 大英國土地之人民,我
皇上皆一視同仁,務使各享昌熾康樂之福。本部堂仰體
皇上德意,自應致力以增高爾等之地位,方為盡職。故先擬遴選爾鄉中耆老為素日眾望所歸者,以佐辦地方事務。又妥立除暴安良之法,保護爾等鄉閭16,使得太平安靖,各遂其生。
本部堂深信爾等具有天良,自能安分守法。須知 國家立法,本為益民起見。如有自外生成作奸犯科者,定必按律懲治,決不姑寬。今與爾居民人等約,凡有田產、屋宇之業主,須將契券呈出,速行註冊,以便查核誰是真實業主,無得蒙混17。倘 國家需用公地,可按照價值給回爾等。須知凡屬 大英國子民,確可保無受苛虐情事。倘有冤仰,遽情呈遞。凡官斯土者,無不樂為伸理也。本部堂言出法隨,毋枉毋縱,各宜凜遵毋違18。切切特示。
計開展拓界址及大小各海島:
一北界以東經線一百一十四度三十分過大鵬灣潮水漲界之處起,沿漲潮水線,直至沙頭角西為止。由沙頭角西,繞沙頭角北,以小路為界。由沙頭角至逕口19,以小河中為界。由逕口至逕肚20,以山道為界。後由逕肚之西約一里處起,至深圳河口止,以深圳河北岸為界。由深圳河沿海,以至東經線一百一十三度五十二分過後海潮水漲界為止。
一東界以東經線一百一十四度三十分。
一西界以東經線一百一十三度五十二分。
一南界以北緯線二十二度九分。
一所有大鵬灣及後海水道俱歸大英管屬。
黃泥洲 霜洲 吉澳 坪洲
大英一千八百九十九年四月初九日示
由此告示之後,英人旗竿仍受村勇破壞,西曆四月十五日起派兵登陸新界,進攻原居民村落。四月十七日發炮艇入吐露港行升旗禮,至四月二十日新界各村皆降,鄧氏與卜力談判,卜力以自己新任,亦允諾既往不咎,更無阻新界各原居民村自由發展。一為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之約,二為久安。蓋因英國取新界,本為使香港與中國得一緩衝區,因此長年以來多任其自由發展,以鄉土分隔港九市區及中國大陸。至今日,中國果然於深圳、珠海建大城市,緊逼香港、澳門。澳門因為人口爆炸,市區本已接近其北界,現已有與珠海同城化之象;香港因有新界鄉土隔絕港九與深圳,尚有邊界。
丁權本質,為私有土地,係中共極忌恨之事,十七年前收回澳門時已指令盡量消滅澳門之私有地產,在香港亦然,但有丁權妨礙港府收地。丁屋政策本亦是因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不得強購土人宅地之約而產生之管理辦法。其中規定低密度發展,亦為將新界保持鄉下之貌,村人無法以村地改建為城區,從而收隔離港九深圳之效。
故此,若有從政之人,妄議廢丁屋,或怨丁屋「住人少」,非無腦失智者,必係中共潛偽,宜遣返中國,與祖國媽媽一起過母親節,好行夾唔送,千祈咪嚟。
1 清代香港總督之中文公文,皆仿中國公文而製,甚至有「香港總督關防」大印一枚。欽命總督香港等處地方:香港總督(Governor of Hong Kong)。
2 提督軍務兼二等水師提督:駐港三軍總司令及駐港海軍中將(Commander-in-Chief And Vice-Admiral of Hong Kong)
3 因應清代公文習慣而諱官員名。可見「卜力」漢名,是以卜為姓、力為名。
4 剴切:剴音海(hoi2),剴切,如實之意。
5 新安:舊縣名,今香港及廣東深圳市在清皆新安縣境。萬曆元年(1573年)分東莞縣建,原縣衙在今深圳南山區,民國建立清查地名,因與河南新安縣同名,改名寶安縣,為晉代至唐代該地舊稱。1979年深圳建市,歸深圳代管,縣境逐步劃入深圳市區。1992年廢縣入深圳市,分為龍崗區、寶安區。
6 自1877年起,英國以英王維多利亞(Queen Victoria)取代印度原帕迪沙(皇帝)統治為由,為國王加上「印度皇帝」頭銜,自此以後中文公文都稱「大英國大皇帝」,取代過去所稱之「大英國君主」,更顯與「大清國大皇帝」平起平座。
7 即清德宗,名載湉(Dzai Tiyan),愛新覺羅氏。
8 即《展拓香港界址專條》(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1898年7月1日生效,因勘界未清,英方仍未直接管治,只派員勘察,至1899年4月始計正式接管。
9 部堂:明清習慣,六部正堂官,即尚書、侍郎,雅稱為部堂。地方總督、巡撫帶尚書、侍郎銜亦自稱部堂,按當時兩廣總督譚鍾麟亦具兵部尚書銜,公文亦自稱部堂。香港總督中文公文乃因襲之。
10 躬膺寵命:膺,音鷹(ying1),受也。躬膺謂恭敬接受英國皇帝(英國政府代行)之命令。
11 卜力自1898年11月25日到任香港總督。
12 該地即大步。
13 當時新界各鄉已立達德約抗英,故再三申明,以示英方已知有人打算生事,再次警告新界人不應參與。
14 大步新墟本於拓界前夕落成,其後又因九廣鐵路而殷盛,足見此言非虛。
15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規定,新界內原有居民之地產房屋等,英人均不得強佔強買,保障原居民權益。
16 鄉閭:閭音雷(loei4),古以二十五家為閭。鄉閭即鄉里人家聚居之處。
17 實即英國接管後所需之田土普查,確定原居民身份及原居民村所在。
18 凜遵毋違:凜音林陽上聲(lam5),冷也,引伸作嚴格。凜遵毋違即嚴格遵行、不可違背。
19 在沙頭角西北廣東界內。
20 在蓮麻坑東北廣東界內。
21 即龍鼓洲,在屯門外海。
22 即沙洲,在屯門外海。
23 疑即大磨刀洲,在青山外海。
24 疑即小磨刀洲,在青山外海。
25 疑即索罟,在大嶼山南。
26 即東平洲,在大鵬灣中。
27 即交椅洲,在坪洲、香港島之間。
28 即馬灣。
29 即南丫島。
30 疑即螺洲,在蒲台島、香港島之間。
31 即港島西北角外兩小島。
32 即東龍島,在佛堂門。
33 即吊鐘洲,在牛尾海東南,滘西洲南。
34 即鹽田仔,在西貢市區東。
35 即橋咀洲,在西貢市區東,西貢與鹽田仔之間。
36 即滘西洲,在西貢市區東,鹽田仔南。
37 在塔門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