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假藥,固然是騙人,更加是害人,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除了不能治療用藥者的病症外,還會耽誤用藥者的病情,從而會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情況不斷擴散、惡化,在相當程度上,簡直就是「見死不救」,直接一點說,便是「謀財害命」。
誠然,不管是「無圖無真相」,還是「有圖未必有真相」,相較而言,網購買藥,固然可能會較容易買到假藥(俗稱「B貨」),但是,就算走出數碼世界,同樣很難保證在現實世界會買不到假藥。
就算是執法者,至今還是無法百分百杜絕這個問題。
這就是說,我們顯然不能阻止別人賣假藥,這樣的話,唯一的方法,便是確保自己不要買到這些假藥。
那麼,身為用藥者,到底如何減少中伏的機會?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哪些藥品會較容易出現貨不對辦的風險。
根據經驗,一般而言,綜觀所有藥品,主要有以下兩種:
相較非專利藥而言,專利藥一般會較容易出現假藥的風險。
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凡事講理由,犯罪講動機。
說在前面,各位看倌,大家認為這些人為什麼要賣假藥呢?
答案很簡單,一個字:「利」。
對,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幹,賠本生意沒人做」,英雄好漢尚且可以為了五斗米折腰,更加可以為了一文錢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商人重利輕別離(白居易《琵琶行》),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所以,只要是有利可圖的東西,自然便會引人犯罪。
對,大前提是「有利可圖」。
好,現在,藥罐子便繼續問你好了: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冒大牌子的藥?還是冒小牌子的藥?」
說到利,銷路顯然是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
如果「真」藥的銷路不夠廣的話,利潤不夠多,自然便沒有強烈的誘因造假,對吧?
相較而言,如果是一些大牌子的話,俗稱「廣告貨」,廣告多,宣傳多,有人問,有人找,銷路自然廣,所以,自然便會較容易成為假冒的對象。
所以,針對專利藥,主要的對策,有以下兩個:
第一,如果一定要買專利藥的話,一般建議用藥者還是挑選一些信譽較佳的銷售點購買這些專利藥,保障自己能夠買到正版正貨,一分錢真的買到一分貨。
值得一提,同一件藥品,信譽較佳,不代表價格較貴,兩者其實沒有必然關係。
所以,單是提防假藥,價格絕對不是唯一一個考慮因素。
這就是說,大家還是可以貨比三家,挑選較划算的藥品。
第二,如果不需要買專利藥的話,姑且撇開其他因素不說,例如質素、價格,單是提防假藥,相較而言,非專利藥的風險一般會較低。
所以,轉用非專利藥,未嘗不是一個折衷的方案。
同一張鈔票,假設成本、風險相同,面額愈大,價值愈大,利潤愈大,自然便會較容易出現偽鈔的風險,對吧?
同理,同一粒假藥,說自己是止痛藥,只可能值幾元;說自己是壯陽藥,便可能值幾百元;說自己是抗癌藥,更可能值幾千元,甚至幾萬元,同樣便會較容易成為假冒的對象。
所以,如果是一些貴藥的話,例如壯陽藥、抗癌藥,同樣還是建議用藥者挑選一些信譽較佳的銷售點購買這些專利藥,保障用藥安全。
最後,請容許藥罐子在這裡戴一戴頭盔,不,不,不,貼切一點說,應該是藥蓋,以上只是一些建議,純粹個人經驗之談,並不能保證真的買不到假藥,簡單說,最後還是「盡人事,聽天命」。但是,作為一些心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個人覺得,倒是無妨。
其實,提防假藥,最理想的方法,便是……
不服藥!
對,如同賭博一樣,賭博的最高境界,其實不是「有賭未為輸」,而是「不賭便不輸」。只要練就這條至高無上的心法,便一定不會輸……當然一樣不會贏。
常言道:「輸少當贏。」沒有輸,其實已經是贏,對吧?
同理,沒有病,便不需要服藥,那麼,自然便沒有假藥的問題。
這就是健康教育的工作。
當然,這顯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麼,如果真的需要買藥的話,同時擔心假藥的問題,到底怎麼辦?
唔……如果是執法者的話,他們便可能會反其道而行,主動跟對方討假藥,稱為「放蛇」。
至於,如果對方拿得出假藥的話……唔……你懂的。
如欲閱讀藥罐子其他文章,歡迎瀏覽以下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