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出版真的「大丈夫」嗎?柳橋出版總編輯李家騏,在而立之年毅然決然創業,獨自身兼眾多事務負責人。過去種種相關經歷除了磨礪他的實務能耐,年少時接觸基層民眾的經驗,更啟蒙他看待世界的視角,使他常存一股對社會密切關懷的實踐精神,這道力量也正與柳橋出版碰撞微妙火花……
穿越洶湧捷運人潮,解開繁複迷宮動線,從市中心車站沿著綠線以南,景美溪切開台北與新北,越過城市分界抵達新店。一如台北秋冬往常細雨迷濛,Funker Says放克宣言團隊與李家騏相約他暫時租賃的共同工作空間,坐落於小工業區,偶有貨車卸貨嗶聲作響,摻雜起重機砰啪咚。
甫見到柳橋出版李家騏總編輯,他旋即打趣的說,「天氣真的很糟耶!」來自高雄的團隊第一次出採訪任務,原先稍感緊張的心情,霎時隨空氣中氤氳飄散。眼前這位身材瘦長高挑的總編輯,連結了我們習慣的南方溫暖氣候,為這次採訪拉開序幕,揭開話題,真可謂破了冰。
他知悉南北天氣之差,與他出生台南高雄一帶息息相關,就連創辦柳橋出版,也將地址登記在家鄉台南,但究竟為何尚駐足北部,總有些產業中不可抗力因素,也許資源不均,也許合作夥伴多半位於台北。然而,想回家鄉的結一直放在心底,「好想搬回台南」,這個願望似是懸念,揮之不去,時時提點自己盡快達成目標。
李家騏在文藻大學修讀法文時,參加了校內戲劇社,從擔任燈光控制一角啟發他對「傳播」的興趣,多方思考如何與人拉近關係,有效傳遞訊息。帶著摸索傳播領域的求知慾,輾轉進入政大新聞系前後,面臨臺灣首次政黨輪替,受當時整個社會關心本土和基層的氛圍感染,「我在學校就像幽魂一樣,經常飄到外面的世界」,插班生的身份也讓他不安於高教體制,沒有太著墨於新聞系歲月,此刻重心在參與人權團體與勞工組織,親身與底層民眾往來的種種經驗,就像無形印痕存在心坎,這些遺留的傷痛致使他至今仍保有一股對社會不公不義的關懷,看似俏皮幽默的骨子裡保有著一絲衝撞熱血。
描繪著最喜愛的日本社會派小說家宮部美幸,他流露出高度讚揚的言詞,經歷真正社會邊緣洗刷價值觀後,「當我看到宮部美幸用虛構的方式敘說社會事件,以敏銳洞察力把關鍵情節強調出來,有時候比現實更現實。」在誠品工作期間,他廣泛閱讀,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學作品,其中最令他動容的莫過於介入社會、直擊底層陰暗的故事。也是從這個時候後開始,他體認到文字與書本的魅力,隱隱與做書結下不解之緣。
一路上忽左忽右探索人生方向,他自嘲,「人家都說一份工作至少要待兩年以上,履歷攤開才比較好看,但我總在轉換職涯」,話雖如此,畢業後曾任書店店員、出版社編輯,兜轉南北吃頭路的人生中,皆與書籍打交道,萬變不離其宗。當他累積了製作書本的經驗,熟悉翻譯書整體從簽約、編譯、校對、裝幀、發行到銷售等流程,天時際遇下,女兒的誕生讓他再度進入生命岔口,選擇機會或命運迫切牽引他重新思考去向,鐘擺蕩漾於創立獨立書店與一人出版社之間,他敲了後者一擊,讓「柳橋出版」亮相於讀者目光前,近乎與女兒同步成長。
【未完待續】
臺灣未來的文化觀察家:「我不檢討讀者」 專訪柳橋出版總編輯李家騏
採訪|Funker Says 放克宣言
撰稿|陳衍臻
編輯|簡丞佳
攝影|蘇麗雲、張芷誼
Funker Says 放克宣言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