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決戰千里》——少年人應該談戀愛,不應拯救世界

 

 

影視作品回應時代,其實是正常不過。只是,你沒有想到Marvel的「爽片」也打算參一腳,雖然行跡不算很深,但還是看到箇中的努力。而更難令人想到的是,一部Marvel電影居然可以令人想到近期香港的時政格局,或者有些問題還是放諸四海皆有之。

《蜘蛛俠:決戰千里》的上半部其實有點無厘頭,無厘頭要去旅行、無厘頭要打怪、無厘頭要參戰,又無厘頭打贏,更無厘頭將Tony Stark的寶貴遺產拱手相讓他人。然而,當真正奸角現身,破除上半部的一切迷思後,電影重返正軌之餘,更越見有趣。雖然主題仍然是老套的「great power come great responsibility」,但Peter Parker的成長歷程,認識自我的侷限,面對自己不足而努力破繭而出的經過都是激動人心,都是好看的。

然而,電影讓我最感傷的是,為何要讓少年人背上如此大的責任?電影中的Peter Parker只有16歲(其實他是21歲,只是消失了5年,但也是少年人吧),他已經成為復仇者新世代代表人物,他已經要繼承Iron man的衣砵。儘管他是Tony Stark的欽點之人,亦有過人的能力,甚至上過太空,但在我看來,一切對他來說還是太早。就說要一個16歲的少年認清身邊一切是驚天大陰謀,是計中計(例如廢話的空城計),這現實嗎?這是Nick fury都分辦不出來的陰謀(當然也因為他不是真正的Nick fury)!戲中一切的指責,一切他需要承受的,我都認為太早,甚至太苛刻。

此時坐在戲院的我,很難不聯想起香港站上前線的那些少年人,那些看來20歲都還未夠的少年人。我們總是想他們做得更好,想他們做得更多,想他們向大人解釋他們為何會這樣。然而,問題是到底在背後指點江山的大人在哪裡?復仇者聯盟最具標誌性的兩個大佬,一個死了;一個老了要交棒。然後有一幕,當Peter Parker看到Iron man的畫像,不禁眼眶泛紅,因為他感受到那份責任之重。我忽爾想到就像現在的抗爭者看到過去那些走在最前,帶領大大小小運動,但現在卻因為不同原因無法出現的標誌性人物。然後這群人都在質疑自己,到底我們有沒有辦法做得比他們更好?到底沒有了那些領袖,還有沒有辦法鼓動更多人投入,鼓動更多人抗爭?這群少年這個月每天都在過Peter Parker的生活,每個人都感受到Edith的重量,那種被選中的壓力。

當然,大家都明白,這部電影要成戲,必須是蜘蛛俠挺身而出,其他英雄未能出現都是劇情需要。我只是有點感傷,原來大家都放心讓一個16歲的男孩拯救世界,而且讓他受盡一切質疑。甚至最後被人誣蔑戴面罩是「鬼」,更被人在新聞上「篤魁」,想不到看Marvel電影都如此真實,如此令人沮喪。

我想,不少人會對電影內的感情戲份,覺得有點怪,有點造作,首先我是有這種感覺。不過再過一下,我又想到,16歲不談戀愛,不溝女,那要做甚麼?少男少女就應該享受愛與被愛、享受思考到底對方是不是喜歡我的錯摸,享受這種既苦且甜的puppy love。少年人呀!16歲的你應該是在談戀愛,而不是想着拯救世界,是我們大人沒用,對不起……

 

作者:阿享

一個戒緊牛肉,但打邊爐仍然會忍唔住既耶青。

閱讀後覺得好,請多多讚好及分享~:)

其他熱門文章

歡迎讚好我們的facebook page,免費資訊源源送上。

文章資訊

ID: 196781
Date: 2019-07-10 05:27:11
Generated at: 2023-06-07 21:18:43
Permalink: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9/07/10/196781/《蜘蛛俠:決戰千里》-少年人應該談戀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