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去日本玩,無論城市定鄉下,都有好多稻荷神社,而稻荷神就係日本嘅狐神;日本有狐神作為豐收神,喺中國,未有共產黨之前亦有好多狐仙故事流傳,除咗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有,清代嘅其他筆記,例如蒲松齡《聊齋誌異》、袁枚《子不語》都有提及,而且呢啲狐仙唔止喺漢人為主嘅本部十八省出沒,連新疆都有架。不過今次我哋就唔提烏魯木齊喇:
哈密屯軍[1]多數喺西北面嘅深山入面牧馬,屯弁[2]周不時會去睇下養成點,中途成日都會去一戶民居度休息,屋主係一位老翁,佢會切啲瓜果[3]出嚟招呼屯弁,見佢咁恭敬,慢慢屯弁同老翁佢哋就熟咗,但屯弁一直都覺得,老翁周圍並冇鄰居,又唔見佢有種瓜種田,一個人喺座空山入面,唔知佢係點搵食嘅。有一日,佢哋傾傾下提到呢件事,屯弁就問老翁點解。老翁解釋唔到,就話:「我其實係已經蛻變成人形嘅狐狸嚟嘅。」屯弁又問:「平時啲狐狸中意同人類一齊生活,點解你會自己一個喺度?同埋狐狸多數係群居,點解你係自己住?」老翁答:「要修道,一定要喺塵世之外生活,精神先可以堅定。如果成日出入城鎮同集市,就好容易產生物慾,要修練就難咗,咁就要去迷惑人類嚟採外丹。如果採得太多,始終會干犯天條。至於話喺墓地呢啲多狐狸嘅地方生活,因為同類多,就容易引到獵人嚟,更加唔可以遠離禍害,所以我唔住近人、亦唔同狐狸一齊住。」
屯弁中意老翁夠真,所以亦都冇驚,仲話同佢做兄弟添,老翁亦都答應咗。之後屯弁就出門口圍住間屋裝下裝下,老翁笑笑口咁話:「凡係變幻成人形嘅狐狸,佢啲屋都係變出嚟嘅,我哋蛻變成人形嘅狐狸,啲屋就係真嘅。老夫屍解[4]之後,好似人咁樣生活咗好耐,呢間屋係我自己親自收集茅草木材起嘅,你唔使懷疑係幻象。」
第日屯弁再嚟到,提到屯兵話喺月光明亮嘅夜晚,明明冇人,但喺牧場嘅石壁上面會見到有兩個人影,高丈幾,佢哋懷疑係鬼怪之類,話想搬咗個牧場。屯弁問老翁點睇,老翁話:「呢啲就係所謂嘅『木石之怪夔罔兩』[5]嚟喇。佢哋係自然界嘅精氣聚合生成嘅,一開始好似嘅泡沫同露水咁,耐咗就會變成煙霧咁,再耐啲就會凝聚成形,但仲係冇實質嘅形體嘅,所以喺月光之下只係見到佢哋嘅影。再過多百幾年,佢哋嘅氣聚夠就會有形體架喇。佢兩個,我都見過,唔會害人嘅,唔使避開佢啦。」
後嚟,屯弁洩露咗老翁嘅事,狐狸就搬走咗嚕,不過嗰兩個影就仲喺度。呢件事係哈密嘅徐守備[6]同我講嘅。徐守備話想叫屯弁帶佢去睇嗰兩個影好耐,但去一次要幾日先可以來回,仲未有時間喎。[7]
[1]今新疆哈密市,當時有屯田,另外亦都有一位信奉伊斯蘭教嘅哈密回王喺當地。
[2]屯弁係負責管理屯田嘅吏員。
[3]我相信係哈密瓜。
[4]屍解係道教嘅一種概念,係指修道之人得道之後蛻去肉體(屍體)而成仙。呢度嘅狐仙話自己係蛻變而人形嘅狐狸,套用返道教屍解一說,即係話佢已經修煉到一個境界可以蛻去原本狐狸嘅肉體,再成為人形出現喺人前。
[5]《國語》入面,有記載孔子提過嘅一啲怪物,當中木石之怪就係叫夔罔兩,後世有人認為係「夔」同「罔兩」兩樣嘢。「罔兩」就係後世寫嘅「魍魎」。
[6]守備,清代綠營正五品軍官,下級為千總、上級為都司。
[7]原文出自紀曉嵐《姑妄聽之》卷一:
哈密屯軍多牧馬西北深山中。屯弁或往考牧。中途恆憩一民家。主翁或具瓜果。意其恭謹。久漸欵洽。然竊怪其無鄰無里。不圃不農。寂歷空山。作何生計。一日。偶詰其故。翁無詞自解。云實蛻形之狐。問狐喜近人。何以僻處。狐多聚族。何以獨居。曰。修道必世外幽棲。始精神堅定。如往來城市。則嗜慾日生。難以鍊形服氣。不免於媚人採補。攝取外丹。倘所害過半。終干天律。至往來墟墓。種類太繁。則踪跡彰明。易招弋獵。尤非遠害之方。故均不為也。屯弁喜其樸誠。亦不懼。約為兄弟。翁亦欣然。因出便旋。循牆環視。翁笑曰。凡變形之狐。其室皆幻。蛻形之狐。其室皆真。老夫尸解以來。久歸人道。此並葺茅伐木。手自經營。公毋疑如海市也。他日再往。屯軍告月明之夕。不睹人形。而石壁時現二人影。高並丈餘。疑為鬼物。欲改牧廠。屯弁以此問此翁。曰。此所謂木石之怪。夔罔兩也。山川精氣,翕合而生,其始如泡露,久而漸如煙霧,久而凝聚成形,尚空虛無質,故月下惟見其影。再百餘年,則氣足而有質矣。二物吾亦嘗見之,不為人害,無庸避也。後屯弁洩其事。狐遂徙去。惟二影今尚存焉。此哈密徐守備所說。徐云久擬同屯弁往觀。以往返須數日。尚未暇也。
呢個故事我見過兩個版本,但只係後半狐仙講解人影時嘅詳略有差異,我揀咗比較詳細嘅版本嚟講,睇落有頭有尾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