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 持有人可居住英國五年,期間不可使用公帑補貼的社會服務,再住一年後便可獲得英國國籍,吸引很多中產考慮移民英國。
早排與某位師兄飲茶,他從事製衣多年,可說是行內翹楚,現任職某英國時裝品牌駐港高層。
席間我們倆都討論了不少香港現況,話題當然會涵蓋移民問題。經歷一年多熾熱社會運動,社會自由日益減少,近來更通過《港區國安法》,師兄不諱言,其太座都有對他施壓。
「人人都在討論移民,我就一定不可能,第一我貧賤不能移,第二除了中文之外就不懂外語,第三我完全缺乏外國需要的工作技能。」我人生都就快四十,自知之明都緊要。
「我老婆都有問我,我英國公司,是否可以申請調任?」我師兄永遠面上都掛上笑容,就算正表達沈重的訊息。
「你如何回應?面對女人這種要求喔?」我講笑。
「你認為呢?你認為現在公司用這份人工聘請我,難道因為英國沒有足夠管理人才?」
「不要問我,我一定不懂做你的工作。」
「我現在值這份人工,是因為我在香港,我在中國有多年製衣業管理經驗,我懂得與大陸人溝通,我熟識香港及中國市場。」
「即是說,莫講公司會否批准你的申請調往英國,其實你根本就不應該提出申請?否則就等於自廢武功?」
對於三四十歲或以上的人,移民是否一個選項?可能是,但問題往往伴隨,為了移民,可以犧牲多少在香港的生活質素?
我的那位師兄,典型中產,大公司管理層,用「事業有成」來形容都不為過,有樓有老婆仔女,不算早婚的他,兒女都尚在求學,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亦能生存。
移民英國,要放棄什麼?他要放棄自己在事業方面的優勢,他的優勢就是幫英國人在中國及香港做生意,這個優勢建基於他本人生活在香港,一旦人在英國,有什麼優勢可言?
到了英國,事業重新起步,所有事物都要重新適應。
每個考慮移民的人,其實都在盤算這一堆問題。移民可以得到什麼,需要付出什麼。
對於年輕人來說,本來移民少了很多考慮,理應更容易做決定。不巧,持有BN(O) 的人,很多都已經不年輕。
而英國的就業市場,對於香港人來說真的吸引嗎?更加務實的考慮是,英國的就業市場究竟能吸納多少香港人入境?
當然,有經濟能力的人,帶五年生活費到英國,就算失業,都可以靠積儲過活。但有此經濟能力的人,在香港生活會很艱苦嗎?
可以周遊列國都適應職場的人,我很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