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有人喺高登預言過,以香港人重古輕今嘅性格,鄧麗欣Stephy終有一日都會上神檯。以前香港人會用「屎塔肥」、「鄧走音」嚟稱呼Stephy,然後笑佢唱功唔得、做戲將把聲提高八度扮弱智港女、仲有講「very thanks them」。不過過咗好幾年,Stephy由大陸回流,再次喺香港觀眾面前出現,大家又忽然好掛住佢拍嘅嗰啲葉念琛電影,突然成為香港呢一代愛情片女王,神檯已上,預言又中。
但唔誇張地講,《金都》係一部足以令鄧麗欣上神檯嘅電影。睇完《金都》嘅人,冇一個人唔驚訝係咁平淡嘅妝容同咁hea嘅衣著之下,Stephy依然係咁靚,而且仲好似上咗一個層次。連帶佢嘅演出同個人魅力,都好成功咁帶動成套戲,而呢樣嘢係80後一代嘅香港演員入面係少之又少。
由新導演黃綺林自編自導嘅《金都》,以成本嚟計,絕對係水準以上嘅作品,稱得上係近幾年香港電影嘅其中一部佳作。從電影入面可以睇到,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出現嘅場景好少,同時登場人物都唔多,但反而更令觀眾感受到張莉芳想逃出金都/太子呢個狹少空間嘅慾望同掙扎。
電影係近年少見嘅港產喜劇,但唔胡鬧,同時劇本亦唔嘗試走穩陣尋常路線,唔執坊間口水尾,突破咗同類型以婚姻做主題電影嘅框框。由年過30女人嘅婚姻壓力講到中港差異,再提升到個人自由選擇,以小觀大,從一個命題再睇唔同議題,層次分明,係有野心嘅作品。而且同時執行得到,無因為諗得太多而影響劇本成戲,在於新導演嚟講無疑係一個驚喜。
對90後嘅人嚟講,睇Stephy演愛情片,有啲似跟進老朋友嘅愛情故事一樣,只不過今次佢唔係一個新婚無耐老公出軌嘅少婦、又唔再係呃男人嘅玩家,都唔係搵老千呃前度現任女友嘅無知少女。張莉芳年紀唔少,而且有唔見得光嘅過去,講嘢唔多,睇落無咩諗法,只係一個為咗迎合男友咩都無所謂嘅女人。
一個外面好無嘢,但內心有一種渴求自由嘅慾望,落到依家嘅Stephy手上,就好似渾然天成咁。多年愛情片嘅訓練,加上自身閱歷多咗,張莉芳內心嘅矛盾同掙扎,淋善同情緒爆發Stephy簡直駕輕就熟,演得不著行跡,無晒以前嗰種造作。你會覺得身邊就有一個張莉芳咁嘅人,你戥佢著緊,你擔心佢咁嘅年紀唔結就會分,但其實佢本人唔想咁,不過又話唔到你知佢想點,就一直同矛盾共處。張莉芳唔係嗰啲籠統開口埋口不婚主義嘅女人,亦唔係以前阿寶嘅「要愛就要搶」,當中嘅轉變,無論鄧麗欣個人嘅演技,抑或香港人對於婚姻或者生活,甚至係未來嘅理解,都因為大環境而起咗變化。
《金都》令我諗到嘅另一樣嘢,就係到底依家仲有幾多未夠40歲嘅香港女演員,可以自己帶到一部戲,觀眾係受落願意入場?80後一代香港女演員之中,張柏芝同梁洛施最早喺演技上得到肯定,但依家都處於退休狀態。阿嬌因為淫照風波影響仕途,近幾年返出嚟都冇晒以前嘅靈氣。阿Sa一直好努力想成為演技派,但就算英皇再努力度身訂造開戲,阿Sa係咪識做戲仍然係一個謎題。薛凱琪、周秀娜、江若琳等就偶爾有令人驚喜演出,但因為機會太少,就算喺大片有演出機會都係過場角色,想再上一層樓難度太高。
時至今日,香港電影嘅大片依然係4,5個50幾就嚟60歲嘅男人做主軸,開一部女人戲本身已經難、開一部畀香港女演員嘅戲就更難、開一部搵中生代80後女演員做主角嘅戲簡直就難過登天。難得有有心人願意畀新導演開一部女人戲,又搵到Stephy嚟演,成件事對家下嘅香港影壇嚟講,就更顯珍貴。睇完,你好難唔由心講一句,香港好彩仲有鄧麗欣。回頭發現,經歷咗咁多嘢之後,佢已經係80後一代香港女演員最有象徵性嘅代表人物,雖然平淡,但依然亮眼;雖然柒過,但一直努力就會得到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