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入股珠海機場 是合作還是為空域付鈔?

 

今年施政報告公佈,機場管理局將會入股珠海機場。報告指入股旨在提升香港機場的整體航空優勢,及結合珠海機場擁有的中國大陸的航空網絡優勢云云。

消息一出,香港人不禁覺得奇怪。早前國泰集團獲政府注資後不久便宣佈裁員,港龍航空更是全面停運,全體機艙人員遭到遣散。裁員之痛記憶猶新,林鄭卻選擇在此時將原本可撥入公帑的機管局利潤灑進珠海,而不拯救航空業及其從業員,難免令業界中人感到涼薄。

雖則機管局早已營運珠海機場,而該機場本身亦是香港多家航空公司的運渡飛航(Ferry Flight) 基地,要來停泊因為香港機場欠缺停泊位置的飛機。但是,肺炎疫情下,機管局已容許本地航空公司的飛機於滑行道(Taxiway)封存,而第三條跑道填海地亦將於明年完工。估計疫情不早於明年底完結的話,現在投資珠海機場實在不甚划算,皆因到時赤鱲角島已經可以解決泊位不足問題。

況且,如果真的要「結合」,為何不是入股中國城市航點及航班數量比珠海多,亦與香港更接近的深圳機場?珠海機場只有一條跑道,上年度只有近9萬升降架次及接待1200萬旅客;深圳機場已在規劃第三條跑道,上年度便有近37萬升降架次及接待近5000萬旅客。深圳機場更是中國的上市企業,假如港府以市場機制入股深圳的話,行政難度應比珠海為低。

另一方面,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的航道,需要使用的空域與深圳機場的自身空域有所衝突。三地政府自2007年開始簽訂空域相關協調文件,甚至上年簽訂的《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發展三方協定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三地機場至今都未能實際空域協調方案仍未公諸於世。10年裹足不前,不禁令外界認為,多個機場在空域問題上仍舊談不出甚麼出來。即使北京民航局出面將珠三角機場代表邀到談判桌,亦未能擺平各方,讓《協定書》中對「香港機場優先」能夠落實。

 

 

當然,業界早已盛傳港深兩地機場難以說是關係良好。至於是否因此令過去的合作計劃(如港深機場鐵路)告吹,則不得而知了。

「捨深取珠」的合理推論,則只剩下機管局及民航處為了取得珠海一帶空域,讓香港機場的三條跑道能夠根據英國專家NATS的建議規劃的珠江西面空域佈局(NATS報告按此),以確保新跑道落成後不會變成「大白象」。空域空間此消彼長,要使用珠海的空域,則避不了「合作」,是嗎?

 

 

入股珠海機場,究竟是真正抑或是付鈔買空域使用權?香港人需要知道更明確的答案。畢竟新跑道變相使用了公帑及增加「三跑稅」的機場建設費後,是否還有更多隱藏支出,都是林鄭港府需要向香港人交代的。

 

作者:巫堃泰

巫堃泰
屯門區議會民選議員(2020-2023),香港大學法學(人權法) 碩士,香港機場發展關注網絡發言人。曾參與香港電台節目評論時政,並經營民間網上電視台。熱衷公共政策及管治研究,從過去到現在積極參與公民社會組織及倡議,創造多項時政惡搞產品,期望用創意改變社會。

閱讀後覺得好,請多多讚好及分享~:)

其他熱門文章

歡迎讚好我們的facebook page,免費資訊源源送上。

文章資訊

ID: 211897
Date: 2020-12-01 10:19:32
Generated at: 2023-05-30 18:50:44
Permalink: https://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20/12/01/211897/香港入股珠海機場-是合作還是為空域付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