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自 1979 年服務乘客以來,曾經有一段的長時間,乘客都要事先兌換車票入閘 🚶♂️🚶♀️
率先於兩鐵面世嘅八達通,則是世界首創橫跨唔同交通工具嘅非接觸式智能卡,但始終與電子貨幣有別,遊客亦要到指定嘅銷售點買新卡。
於是機場快綫喺 2015 年推出第一代 QR Code 車飛,於網上發售或者俾旅行社以套票形式,提供折扣優惠俾本地乘客都可以買到。
隨各行車綫網絡擴展至全港 18 區,訪港旅客數目亦持續上升,港鐵公司於 2018 年批出合約,設計一套全新的 QR Code 數碼付費系統,並由 八達通 Octopus 公司整合至中央車資結算機制。
系統會採用全新的 QR Code 掃描器,只需 0.3 秒便可處理乘客嘅出入閘需求,而毋須事先調整流動裝置嘅螢幕亮度;車資則經由 MTR Mobile app 連結嘅 AlipayHK 戶口扣除。
初期,車站每一排連接唔同出口嘅閘機之中,分別各有兩部會貼上紫色標示,改為同時接受 QR Code 及 八達通 出、入閘。期望疫情結束後,即可減少一批批旅客喺客務中心找換現金、部分繁忙車站售票機大排長龍、閘機前常有遊客需要協助,而令各行車綫人流唔係咁暢順嘅情況。
所以用 QR Code 車票嘅收費表同八達通一樣,亦有每程 20% 折扣,但就未能享受「政府公共交通補貼計劃」,同埋與其他交通工具嘅轉乘優惠。
隨住世界各地的鐵路營辦商,都陸續增加包括 QR Code 在內嘅付款方式,將來港鐵都支援其他金融機構嘅二維碼乘車服務,閘機嘅收費器都會於 2023 年起全面更新,到時乘客即使只係得一部電話喺身邊,都可以用 Apple Pay、Google Pay 等非接觸式電子銀包隨時搭車,唔駛事先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