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戲院的一剎,我立即換口罩。因為口罩已被眼淚濕透。由開場在鳥巢體育館看見蘇樺偉代表香港出戰殘奧的身影,我已經感到莫名的感動。運動員一生的心願,就是在奧運場上爭逐。對於殘疾人士來說,能踏上奧運舞台,當中的艱苦辛酸血淚,不足為外人道。單是這點,見到蘇樺偉的出現已經令我眼眶濕潤。
故事內容以蘇樺偉出生患先天性疾病導致殘障開始。電影聚焦於蘇媽如何幫助偉仔克服身體上的種種缺陷,然後發現偉仔雖然行得比人慢,但跑得比人快的優點,繼而幫他報名參加田徑班。偉仔的天賦給教練發現,經歷艱苦訓練,初登殘奧便取得金牌。偉仔天賦加後天努力,為他贏得多面金牌,但全職運動員在香港的待遇卑微得很,偉仔出身草根,父親受傷不能工作後他要幫補家計,運動員每月三千元的收入不如一個速遞員。偉仔不想要全家包括他的弟弟犧牲,而成就自己一個人的運動事業,他打算放棄跑步,不再參加比賽。蘇媽於是為兒子接廣告,希望偉仔還有商業價值時多賺錢為日後退役生活找點保障,但在操練與排山倒海的廣告工作之間,母子關係出現裂痕。電影中花了不少筆墨刻畫蘇媽與偉仔的母子感情,非常自然真摯動人。吳君如飾演蘇媽,演技可謂爐火純青,但令我最驚喜的是飾演蘇樺偉由孩童至青年到成年的三位演員,他們的演出才是最讓人感動喝彩!!香港年輕演員欠的只是發揮的機會。好多謝電影公司還肯投資金錢,給機會年輕演員在大銀幕表演自己。作為投資者的古天樂,身為監製的吳君如,這部電影的成功,你們都功不可沒。
這部電影是蘇樺偉與蘇媽的故事,蘇樺偉是我們香港的神奇小子,但蘇樺偉也代表了在香港當一個全職運動員以及殘障運動員所面對的困難。蘇媽在偉仔第一次參加阿特蘭大殘奧贏得首面金牌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正常運動員與殘障運動員應該同工同酬。的確,殘障運動員所付出的血汗時間不比四肢健全的運動員少,反而因為身體的缺陷好可能在訓練和比賽時面對更多更大的困難。香港這個富裕城市對待運動員可謂可恥。三千元的津貼比綜援還要少,速遞員保安員清潔工
人的薪酬比他們還要多很多,只怕要當一個全職運動員,唯有哪些沒有家庭負擔,生活環境相對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負擔一個全職運動員的代價。
當張家朗贏得金牌可以買樓,殘奧運動員贏得金牌又會得到什麼獎勵?蘇樺偉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