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妳是妳》有好多明買明賣嘅套路,即係你睇到一半離場大概都可以估到點樣走落去嘅電影。觀影過程中,又會不時見到其他電影嘅影子,例如楊偲詠演嘅李芯悅讀到電影系但冇讀完,談善言演嘅李詠藍轉系而且入埋行,過對方想過嘅生活就好似《七月與安生》。又例如李芯悅婚禮march in,回憶往事加想像同現實穿插,再起主題曲將情緒濃度推到最高,就直情九成似足《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又咁啱,3部戲都係主角書寫返青春嘅故事,當然套路都可以好睇,係睇你點處理。
如果撇除創作者係咪異性戀霸權,肆圖搶佔女同電影話語權同詮譯權嘅爭拗,作為一個異性戀麻甩佬,《喜歡妳是妳》老套得嚟都算可觀,最起碼談善言好睇(呢句已經好Male gaze)。當然,我相信唔少人喺觀影當中對創作者嘅表述不適而無法被感動,但同時我喺戲院聽到嘅開紙巾聲都唔少。
作為一個臭異男,當然冇可能代入女同心態,不過我覺得套戲夾硬將有發生過嘅女同愛情,強行落返姊妹友誼的確令人唔多舒服。可能呢個都係創作者企圖呈現女同志面對現實嘅無奈,唯有將戀愛關係downgrade成友情。但問題係,套戲想呈現嘅已經唔係青春錯摸,唔係嘅話嗰場多次被回憶又大造文章嘅操場激吻戲又意義何在?如果唔係兩位主角真實情感流露又係啲咩?唔通又係貫徹成套戲嘅嗰句「我講下笑」?
不過最令我不明所以嘅係,呢部戲明明已經用李詠藍視點敘事,點解仲要加佢本人讀白?由一開始聽到用讀白講「我叫做李詠藍……」實在有一種想死嘅感覺。影像已經幫你講緊故仔,大家都知呢個係李詠藍嘅故仔,李詠藍覺得自己係呢段關係嘅叛徒,所以隔咗咁多年都係咁耿耿於懷。好多情感其實可以靠談善言演出嚟(而我相信佢都演到),唔使咩都靠佢講出嚟,觀眾其實get到的,抑或創作者自己都覺得偷懶放少咗嘢,要靠讀白強行補完件事?相信大家睇完自有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