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日好認真諗自己幾時開始咁憎曼聯,或者應該係當年決定炒莫耶斯開始。費格遜尾期,我已經唔係好捧曼聯,但當我知道莫耶斯會接手,其實好有衝動再捧返。從結果論,莫耶子依家當然係一個球壇笑話。之不過,當時佢要接手費格遜嘅爛攤子,夏天嘅最大宗轉會係費蘭尼,但都可以喺歐聯同拜仁鬥到最後,已經有交代。
58:111,職業隊對業餘隊。我唔係踩香港,實情係香港只有一支職業籃球隊,而人地有好幾個CBA嘅頂級球星,年薪隨時過千萬人仔。咁足球夠迫和到人地喇?問得出呢句嘅人,試下自己落街場打5分鐘全場先再講嘢。
每個人玩運動都有唔同嘅原因,有啲人為興趣、有啲人為咗滿足屋企人、有啲人為咗埋堆,有啲人係為左溝女等等。但我覺得令人會繼續走落去嘅,係個份成功感同榮耀,倘若你玩一樣嘢玩極都係咁上下,其實好難有恆心繼續落去。中學生運動之所以令人著迷,就係當你只係一個脾氣差到爆嘅mk,又或者只係一個暗瘡毒男,更甚係一個不收篇幅嘅小肥妹,喺呢個凡事講成績定生死,講品格操行嘅地方,你都搵到一樣嘢能夠贏過人地,令夠證明自己,讓人仰慕祟拜。
姑勿論你點睇李克勤,你覺得佢親共、你覺得送禮好柒、你覺得佢成喼barcode好on9,你覺得佢魔性澎拜好肉酸等等等等。但以歌論歌,佢咪又係今日成個叱吒,得獎者黎計,唱得最好嗰個。今年,李克勤好用心造左隻叫《30克》嘅碟。佢個代,仲有邊個有出七首新歌嘅廣東專輯?《失魂記》係我第一次聽已經好鍾意嘅歌。pop得嚟又無《C3PO》咁pop,但又比其他歌主流啲,主題好,加埋個幾句有點突兀,但又好入心嘅「追憶~~」。前幾日,我就喺電腦又登記又升級會員咁搞左四個字,就係為左投佢一票,好歌有好報。
三位新近入籍嘅球員,融入速度奇快,亦令到Kim_sir嘅343,正確黎講嘅3412更加強,上半場頭段完全係將黎巴嫩壓過去,打出主攻嘅足球。現時嘅陣容結構,踢出黎,除左徐德帥同麥基值得相榷下之外,基本上都係最強,分工係清晰,尤其是三人華將中場 — — 黃威負責進攻派牌,陳俊樂係box_to_box,而黃洋就繼續由守轉攻嘅第一點,係好明顯嘅進步。
香港地好多人已經唔睇意大利波好耐,覺得意大利波悶、意大利波冇星,意大利波假(意甲又名意假)。自從捧祖記,睇多左意甲後,意大利國內其實有好多有能力,有潛質嘅球員,唔係真係坊間所講青黃不接得咁緊要。雖然垃圾雲杜拿嘅責任不可推卸,但球員嘅表現一樣係差,係你地親手斷送一個可以令自己更上一層樓嘅舞台。
我忽爾想起,令我聽到這首歌的地方,是一個中國大陸的歌唱比賽節目,一個當年紅到不得了的節目。要不是這個節目,我根本不會欣賞到這麼高水平的表演。而唱著這樣有台灣感覺的歌的台灣歌手,她在那裡是一個中國台灣歌手,換句話說,她的身份又多加一重,她先是個阿美族,再者是台灣原住民,現在她是個中國台灣原住民。然而,大家都明白,這是規則,你不認是中國人,那麼你就不要賺這兒的錢。
跳高女神楊文蔚繼世大運之後再次拎唔到牌,香港人嘅glory_hunter因子發作,開始質疑楊文蔚係咪被吹大左。然後,一邊箱話唔好拍咁多廣告,專心啲投入訓練,咁就會好成績;另一邊箱又有人話,唔好俾咁大壓力自己,放鬆啲云云。
我諗,應該冇咩運動員,已經係嗰個界別嘅世界第一,仍然參加世大運。戴資穎,女子羽毛球世界第一,放棄左參加同期舉行嘅世界羽毛球錦標賽,而選擇留係台灣打世大運。有台灣傳媒計過,若果戴資穎成功係世錦賽贏冠軍,佢將會得到12000分世界排名分,同埋台灣政府俾佢嘅700萬新台幣國光獎金。不過依家,戴資穎只係得到90萬新台幣獎金;而排名分,係零。
如果你唔係太識IU係邊個,可以介紹返,佢係韓國唱作女歌手。佢嘅歌,你係Youtube打佢個名,我都幾夠膽講求其篤一首都唔會話難聽。我相信大部份人識佢,都係因為佢嘅成名作《Good_Day》(包括我),後段令人津津樂道嘅「三段高音」,基本上當時每次現場演唱,觀眾都係期待佢唱「三段高音」。《Good_Day》為IU帶黎一切,令佢紅遍亞洲,但亦某程度成為左佢嘅包袱,先唔好講佢自己唱到厭,樂迷之後又會期待佢嘅新歌都係呢類show唱功嘅大歌,忘記嗰個可以彈住結他,好溫柔咁cover《Gee》同《Sorry_Sorry》嘅佢,忘記左佢嘅多樣同多變。
這些年,得到「門神」稱譽的門將多不勝數,但大部份都無法避免職業生涯後段犯上低級錯誤,或者狀態明顯下滑。上一代的簡尼和施文,今一代的施治和卡斯拿斯,但唯獨你,好像不懂得跌watt是怎樣一回事。今季12場歐聯,只失3球,淘汰賽中曾有6百多分鐘不失球,何其瘋狂的數據。或許是年紀的關係,你不會像迪基亞或紐亞般左飛右撲,屢屢出現精華級神救,但有你統領的後防,總有一份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安全感,一份壓場感,是危急時間永恆可靠的平安鐘。
近兩年金像獎都俾人一個錯覺,就係港產片回暖喇。but_how?我地睇睇2016年香港電影(或者所謂華語電影)嘅香港票房,成功過七位數嘅只有6部,全部都係合拍片,全部都係香港導演作品。但就我個人觀感同坊間反應,除左《危城》以外,其他都無一例外被冠以「爛片」之名。當然,人地都唔care香港市場個7位數,人地係睇緊大陸個9位,10位數呀嘛。然後我地再睇尋晚有份拎獎嘅幾部名義上港產片香港票房,《樹大招風》有9百幾萬票房,排十大嘅第9、《幸運是我》有2百幾萬、《點五步》有4百幾萬,《一念無明》截至寫文嘅今日有有7百幾萬票房,大有過千萬之勢。喂阿哥,過千萬都係零頭黎咋喎,成本都回唔到,抵俾人地話你地香港人陝隘。
很多人對巴塞的觀念還是在於所謂「tiki-taka」,喂阿哥,咩年代呀?哥迪奧拿都不再玩這套,更不要說安歷基的巴塞已經改變了多少,如何不斷小修小補,使這支你們口中已經落伍的球隊依然保持競爭力。然後,我發現自己比許多巴塞吹奏者還了解巴塞,而明明,我討厭巴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