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有人自告奮勇,將港大醫學院的名譽和身家押注在深圳這家醫院身上….結果爛尾收場。還被中國官方單位,以中國的邏輯,拖欠了一大筆不可能「自己搞得掂」的爛賬出來!於是乎,對於「港大需要一個中國通」的理由就來了,因為盧寵茂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基於這個理由的:港人不能太過本土主義,要求以公帑聘請的人只為港人服務。
越後期的半兩錢,尤其是胡亥登基之後,立即就記載「復行錢」,可見胡亥此人,簡直「猴擒」到不得了,錢幣重量越來越不足「半兩」。差異是初期半兩應該有的大約8克,到後期有大量不足4克!而濫發半兩錢,也是由胡亥開始,但並未見「官方規定的兌換率」有所調低!因此秦朝的貨幣,其價值在兩千年後仍然「墊底」,極能說明狀況:就是秦朝的貨幣泡沫,有可能是中國兩千年來的最大規模。其目的,就是和日本皇軍發行軍票一樣,用來進行經濟掠奪。
一般人所指的「趙高架空皇帝」,假到無倫也。按上文下理,其實就是胡亥自己搞了個大頭佛出來,拉住李斯去「落區」,結果搞到灰頭土面,胡亥的「心虛」之前有所說明也。因此對於「決事有誤,即為示弱」這一點,趙高的分析一點沒錯!因此才有採用「拖延緩衝」的方法來減少「老細講錯嘢」的機會。
一隻馬和一隻鹿,幾乎一模一樣,「極其量」只是頭上多了一對角而已!在全身特徵百份之九十九相同的情況下,「一隻鹿又何嘗不算是一匹馬」?因此趙高「也是對的」。要是大秦上下有人竟然對這個科學結論大驚少怪,那就肯定是極少數人、別有用心、勾結外國勢力….(下省三百字)的「過份解讀」了。
左膠上腦的杜魯門終於和主戰的麥克阿瑟大吵一場。麥克阿瑟看穿了毛澤東只是「扮有料」,如果戰事擴大,中國根本無力還擊。但杜魯門身邊的全部左膠一齊發難,指控麥克阿瑟「故意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果是「總統炒了聯軍司令」。美國全力「求和」。但毛澤東依然故我,就是不怕死得人多。
第一件重大事件是毛澤東與史太林在1950年2月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其中重要條款包括:1.承認外蒙正式獨立,歸附蘇聯;中國放棄尋求外蒙回歸。2.中國不追究蘇聯違反與國民政府簽訂的「廢除不平等條約」協議,接受蘇聯拒絕交還1860年由清廷割讓的大片東北領土,當中包括海嵾威港。3.中國准許成立中蘇聯合股份公司,並同意由該公司開採新疆石油以及有色金屬,實際大部份收益由蘇聯獨佔。這些東西的「等價交換」條件是什麼?那就由得歷史學家去研究好了。常人用常理都能得出一個簡單到不得了的概況:割地求和。
香港旅遊業界一直都在抱怨「香港景點不足」,但電車是香港的「風景線」重點之一,打從荷里活發現了這個「驚艷」之後,全世界所認識的香港,都少不了「電車」這個心頭至愛。香港人就更加視為「不變的生活方式」之一。但竟然有人認為電車一定要殺之而後快?那麼這個人就是和香港全人類的歷史文化對着幹,錯不到那裡去。
老年選民的「被醒覺」,也是真的。大家可以看看我做的「追趕速度」分析。在「後知後覺」的情況下,建制派用盡一切力量來追趕選民登記。而這個「速度」亦極為可觀。上述報表可以一覽無遺。而在「總量」上,截至七月底,30歲以下組別最終只佔增幅的38%。
年輕人需要知道的,是2047的中國是什麼情況;而也不能不知道,2047年香港又是什麼情況。因為「接軌」的時點是2047,不是一個理論中的想像。而中港兩地是分頭自己進化的噢。到時兩個「系統」的接軌情境,到底是「暢通」、是「磨合」、還是「追撞」?這個才是情境摸擬的重點嘛。而香港和中國,兩個都是「移動目標」,而且都是高速前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