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認為黃色經濟圈是憑空出現的,我傾向視之為雨傘運動當年「小店撐佔領」運動的延伸,而「小店撐佔領」其實和當年的彌敦道打邊爐事件,左翼生活抗爭有千絲萬縷關係。當年的因為民眾基礎不足,協調能力欠佳等而告吹,先天不足本來勝算甚微,所以大家也沒有太多失望情緒。
歌詞有句特別觸動到我,
「If I don’t see a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
I’ll stay on the bus, forget about us, put the blame on me」
(如我不見樹纏絲,我會留在巴士,忘記我倆,自我反思歷史)
我係緬甸的第一站係仰光,旅遊景點十歲時已經睇夠,對我無太大吸引力。親戚極富,據說已經係富六代(咳咳…全族就得我果支特別窮),係機場附近的茵雅湖有別墅(Inya Lake),我住係其中一層。工人好多,每層都有幾個專屬工人。表舅公年紀大,所以又請左護士同幾個蘿莉日夜照顧,第一眼見佢個鼻插哂喉仲以為佢病重,原來係潮流興吸純氧。種花養狗又另有幾個工人,司機又有幾個,甚至有專為工人煮食的工人。因為工人多,所以別墅舊址改裝為宿舍,然後係後花園建成在現址
遊戲化是近年熱門名詞之一,作為操作性高的管理工具,我個人是十分推崇的。但因為和坊間傳統的心理工具缺乏互動印證,所以在香港的普及度並不高。作為大眾心理的愛好者,以及企業管理者,我在此嘗試將八角理論和其他著名建立關聯,穿鑿附會一番。(以下文字以簡潔意譯為主,與官譯有較大出入。因為有大量個人偏見,可能和原著有較大出入。)
興趣班導師可以粗略分為全職、兼職、上門、開公司四種,小弟剛好都做過。薪金真的很講機遇,小弟較擅長圍棋,作為港隊代表兼領隊,由6000到18000的全職棋藝導師工作都試過。幸而有其他投資收入,不然真的連生存都成問題。
最近,某位棋友發牢騷,大致就係開棋院同女友日嘈夜嘈,我第一時間諗到兩句:「前世作孽,男友創業」。物種繁衍,基於生存考量,基因實會出現各種差異,以適應環境變化,或作為保險手段。係各種本質當中,最常出現矛盾就係冒險創新同安穩守舊兩大價值。前者推動創作,後者保存美好,都有實際用處,但又好難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