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說是山寨香港?事實上,大陸的改革開放,就是以往亞洲四小龍的模式搬進中國,而亞洲四小龍又以香港起步最早,說到底就是「香港模式」。當年,大陸十年文革過後,人才凋零,無力創見,只能在亞洲鄰邦尋求「樣版」來改革開放。當時東亞說得上是已發展國家(More Developed Country,MDC)的就只有日本與亞洲四小龍,日本已有百年工業化史,根本不可學;而亞洲四小龍均是戰後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在三數十年間已有成果,自然成為中國改革的「樣版」。
伊斯蘭國的成立,打破了這套「國際承認」的西方規矩,重建原來的「伊斯蘭規矩」。在西方規矩下的中東,以英法在戰間期(InterwarPeriod)劃分出在的「國家」為基調,目的在於分裂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在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國家認同,淡化「阿拉伯」這個民族概念。在劃分國家時獲得權力的人物,基於其既得利益樂觀其成,但「清醒」的阿拉伯人則致力反對這些新國家,以各種形式奪取政權,建立統一的阿拉伯人國家。
簡單的一首《Kowloon Hong Kong》,原來已牽涉香港、澳門、上海、英國、葡萄牙、菲律賓六個不同的地方,東西跨越八個時區,各自有獨特的人文風貌與社會文化。香港,又怎會只是個「中國人的地方」?
小時,讀教會學校,聖經堂第一課當然是講神創造世界。當時老師說,神用了七天來創造世界,在第六天造出了人,算是完成了工作,在第七天休息了。因此,第七天稱為安息日,人都不會工作,要將全日交給神;因此星期日我們有假期,是神的恩賜,所以大家要返主日學啊~!
唱一首歌,音準、音質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感情是否能傳遞到聽者的心裡。古語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只有音準和音質,也許再加上音高,其實只是唱歌的入門。真光漿上《我是歌手》是對的,因為能夠鳩yeah只是入門,所以要上節見去宣示一下「我是歌手」;至於古巨基之類的當然是上錯了。
高爾察克的故事,放在今天的香港,他就是一個「大俄羅斯膠」。他認為只要是愛護俄羅斯的人就能加入白軍,與紅軍作戰。結果,在他手下的白軍,不但有原臨時政府的吹水政治家,也有一支捷克人部隊,由一位法國將軍率領;最重要的是他還收留了「溫和派共產黨」的人。
英格蘭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教改革,都少不了政治力量的支持。為何我只指摘聖公會呢?因為英格蘭教會在改革以後的作為,除了英譯《聖經》、編撰《公禱書》等等宗教事務外,更是英格蘭政府殘害異己的工具。即使同是改革者,也不免受到逼迫。除了上次文章有提及過的愛爾蘭天主教徒,伊利莎白女王時代,在英國國教會以外的宗教活動是禁止的,也就是說,認為英國國教會要「更進一步」的清教徒(Puritan)也在禁列。公理會(Congregational Church)的創立者勃朗(Robert Browne)正是在當時被處死的。幸好當時他們還有退路──他們可以出海到北美殖民地求存。美國的搖籃,北美十三州新英格蘭六州(New England)正是由清教徒所開拓。
因為穆斯林很清楚猶太人和基督徒與他們所信仰的是同一位神,所以在歷史上很長時間,伊斯蘭政權都善待猶太人和基督徒(相對概念)。猶太人和基督徒在穆斯林國家稱為「有經者」(’Ahl al-Kitab),只要向穆斯林政府繳納丁稅(Jizya)便可享有宗教自由。理論上,多神教徒與無神論者連「有經者」都不算,在穆斯林戰士面前只能選擇「改信」或「死」。只是在實際上穆斯林戰士沒法將「無經者」殺光,所以也是收稅了事。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何況現在島內島外,老闆濫用通訊軟件已經是普遍得很。柯市長此舉,加上扣減休息時間、扣減加班費,無疑是給慣老闆打了一記強心針。本來在半年前操死了人,慣老闆才剛要收斂一點(很樣子其實沒有收斂吧……),發現原來連台北市府也支持用LINE隨便叫員工,將人使至一飯三吐餔也是合理的,因為要效率嘛!開OT不用出OT錢的,你看柯市長也這樣幹的!至於工作期間來個小休,你以為自己在Google嗎?
假如,當日君士坦丁夢會耶穌後安心在營中等候福音,不再厲兵秣馬;假如,葡萄牙航海家極目聖母的希望之星,卻只是為了回去葡萄牙那片貧脊的葡萄園。他們能有一絲機會成功嗎?徒然空談信念、信仰、希望,又有何用?只管感化,從不實行,民主真的會戰勝歸來?你都冇戰過!
澳門都有一件有關古物古跡的事故。數日前,一座土地公公被人偷走了,安放土地公公的社壇一夜之間消失不見。下面發生甚麼事先不說,如果這事在香港發生,結果是怎樣?答案是,甚麼也不會發生。因為對於現代香港歷史極其重要的七座維多利亞城界碑,在馬己仙峽道那一座在七年前被人盜去後,至今下落不明,無人須負責。原位也不加上任何標識紀錄界碑事故,用水泥填了就算了。
如果被那個中國官員開口中,習總真是聽父輩話以為《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已失效,真的公開宣稱《中英聯合聲明》無效,會發生甚麼事呢?首先班鄉紳會收皮,然後我又將之分為GoodEnd、BadEnd、DeadEnd三種……
這個「英格蘭教會」在1534年成立,是最早成立的一批新教教會,距離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發表只有十七年。然而,這個教會成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甚麼崇高的宗教理念;相反,他是為了違反基督教一個基本教義而成立的:只是為了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