咁我繼續好奇查吓呢個人啦,發覺原來竟然可以喺維基搵到佢!Digby1884年喺英國出世,廿九歲嚟咗香港做教授(1913年),一留就留咗三十幾年,到1949年先返倫敦養老。港大1911年成立,即係成立咗冇耐佢就嚟教書。再搵吓資料,發覺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有寫過一篇文講佢!原來港大解剖學院喺1913年先成立,而Digby就係第一個解剖學院嘅教授。到1915年,佢年方三十一歲就出任港大醫學院院長。
好記得當日自己係幾咁抗拒進入FB呢個新世界(冇錯,當時真係新世界。),想死守喺Xanga,想抵抗如洪水一樣嘅潮流,不屑用一個以相、以圖、以小遊戲為主題嘅媒介。嗰陣都覺得xanga係無可替代,係到好後期先死死地氣加入FB。到咗今日,我依然覺得Xanga係無可替代,因為佢已經成為咗珍貴嘅回憶。而且即使當日用咗FB之後,Xanga都一直係個溫暖同安全嘅竇,畀我無所顧忌咁自說自話,唔洗擔心幼稚唔幼稚,亦唔會諗呢諗路諗太多。
點知佢重要呢?就係橫跨唔同界嘅生物都會見到佢嘅存在。人又好、菌又好、菇又好、霉又好、曱甴又好,全部都必需靠ribosome先至生存到。科學家認為ribosome係一粒古老嘅大分子,由生物形成初期就存在。
咁做唔到某隻胺基酸又有咩問題呢?胺基酸係所有生物都需要嘅「原材料」,係用嚟構建身體入面各式各樣嘅蛋白質。照正常情況嚟講,所有動物都需要用到二十隻胺基酸,缺一不可。嗰個應急方案就係令到恐龍製造唔到某隻胺基酸,迫使佢哋要靠進食加咗Lysine補充劑嘅食糧先生存到。
呢個研究係愛丁堡大學做嘅,係有關鹽水(或鹽)對病毒嘅影響。喉痛𠺘鹽水係傳統民間智慧,我相信唔少人嘅父母或者再上一輩都有教過你用呢個方法。但係背後又係咩原理呢?鹽殺菌,通常個原因係話佢將啲菌嘅水吸晒出嚟,整死啲菌。不過除此之外有冇其他原因?對病毒感染嚟講,鹽有咩作用?
第一樣要讚《動物朋友》嘅就係佢簡單而且到位嘅劇情同世界設定。《動物朋友》雖然係輕輕鬆鬆又一集,但係佢並唔係一部冇明確終點嘅日常番。一路睇《動物朋友》嘅時候,我發覺自己一直都喺度期待住個終點,好想睇到謎底被解開嘅一刻。基本上,我哋觀眾同主角小鞄嘅處境係一樣嘅,都係無端端、冇頭冇尾冇原因咁畀人抌咗喺一個奇特嘅SafariPark入面,所以我哋可以同小鞄產生到共鳴。觀眾並冇收到額外嘅資訊,冇旁白、冇另一個視點、冇背景資料,小鞄見到嘅嘢就係我哋見到嘅嘢,所以觀眾其實係同佢一齊喺度解𡁵迷嘅。
“Belle”呢首歌嘅新版同舊版係有唔少分別。不過兩個版本嘅主旨都大致相同,就係要舖設故事背景,同埋要描繪Belle係一個點嘅人。首歌想帶出村民嘅平凡,亦都突顯Belle嘅不甘平凡。Belle心入面湧出一股想脫離呢個狹小世界嘅衝勁,而外在嘅表現就係埋首喺書嘅世界入面。
今次想講吓”What_have_I_done”_同_“Javert_Suicide”呢兩首好相似嘅歌。兩首歌都係獨白,係兩位主角各自嘅獨白,一首劇頭,一首劇尾,首尾呼應,旋律同格式都大致一樣。兩首歌都係講到主角心裡面有極大嘅震撼,因為有啲嘢撼動咗佢哋嘅核心價值,搖動咗佢哋對世界嘅睇法。呢個震撼都係由於兩位主角各自遇到一位令佢哋覺得好「不可理喻」嘅人,嗰個人做咗一啲同佢哋世界觀相違背嘅嘢。於是佢哋心入面有段獨白,將自己嘅疑惑、羞愧、不解、同應對嘅方法表達出嚟。
我認識新海誠應該係由《雲之彼端》呢套動畫開始,所以我容我自high一下,我係喺神作《秒速五厘米》之前已經鐘意新海誠。新海誠嘅風格唔單係在於佢細膩嘅畫功,佢所寫嘅故事、所用到嘅主題亦都好有自己嘅風味(《追逐繁星的孩子》除外…)。尋找、等待、距離、焦慮、思念、分隔、傳遞、時間、長大、遠行、孤單、兩個世界等等嘅主題好多時都可以喺新海誠嘅作品度搵到。仲有譬如星空、天文、太空都係不時出現嘅標記。另外,譬如主角內心嘅獨白、男女交替嘅獨白、寂靜嘅空氣、風聲、雀鳥、電車、街邊物件嘅特寫、白底黑字呢啲都係佢慣用嘅手法或者符號。以上所講嘅嘢加埋一齊就構成咗我所鐘意嘅「新海誠味」。
既然人地成個國家去做,地多人多財多才多,實做得好啲;而我哋又咁難先做得好,咁點解唔索性將人哋好嘅文化同產業直接搬過嚟就算呢?慳水慳力,效果又好喎,何樂而不為? 呢個就係崇優帶嚟嘅結果,係必然嘅結果 ﹣ 你想要「最好」,你就得到「最好」。個結論好合情合理、好自然而然,但係…就係好怪。
我話十分鍾之後落去食飯;如果唔計Problem_of_induction,咁我係以自己經驗話畀自己聽十分鐘後世界好可能仍然存在,所以我就誇下海口話十分鐘之後去食飯;咁係好合理嘅。我係一個好嘅預言家。但如果我話一百年之後我落去食飯,我就唔係一個好嘅預言家,因為我冇試過好多次一百年,所以我嘅經驗唔能夠支持我呢個預言。
我覺得講到最後就係「大家覺得咩問題有意義」。有冇意義呢一點幾乎斷定咗成個討論係朝咩方向進發。有啲嘢甚至唔再係啱同錯嘅分別,而係「呢樣嘢討論啱同錯,有意義咩?都無關痛癢(irrelevant)。不如傾吓乜乜乜好過啦。」當你選擇咗某啲嘢為有意義,亦都介定咗某啲嘢為冇意義,所謂嘅「一個地方嘅哲學」就會形成,其實即係等同「一個時代嘅哲學」或者「一個派別嘅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