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譯館總裁
膠譯館總裁
膠譯館總裁
會說法文的德奧膠一名,熱愛旅行、古典音樂,疑似和一個叫甚麼膠事錄的,還有維基百科有不可告人的關係,但最重要係崇優,其實這個世界沒有左膠,只有腦殼壞掉和知識不足,卻扮很有料,但往往笨實而轉彎不能

首先女人參政,的確係有難度,好多comment都話呢個前政務司司長,好煩。但其實細心聽,其實開頭佢係知道有呢個問題,嘗試壓低自己把聲,就算比起參選大會都已經壓低咗。但去到後段興奮起來,打回原形,於是一個官太說教嘅形象又出番曬黎。

來自阿根廷的《無定向喪心病狂》(Relatossalvajes)是今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大熱之一,整個劇情由6個小故事組成,連結的主題都是「令人煩惱」還有「復仇」和「暴力」。聽落不太像喜劇的題材,但不能不讚編劇的功力,通過「荒誕又現實」的劇情,甚至有點超現實的對白,在近年有點「超現實」的阿根廷,一切又來得非常合理。

山本戴高樂

山本還是個主和派,海軍省次長任上反對三國同盟,反對對美開戰;戴高樂更是戰後在野13年。不過倒是不敢想像,如果山本沒被殺,活到戰後,會是個甚麼光景呢?

不列顛政治愛情故事

歌劇?不是都是很嚴肅,生死啊,殉情之類的主題嗎?當然不是,首先在威爾第以前,大量義大利歌劇都是喜劇,無哩頭的愛情故事多的是,甚至伊麗莎白一世,愛美男不愛江山也寫得出。

這個完全是一個放在網上的舊媒體,甚至有更多比舊媒體更舊更壞的壞習慣,但竟然被人捧為「新媒體之神」的地位,實在是令我摸不著頭腦。當然更令我摸不著頭腦的是,突然自己好像對這個網很有意見,特別是很多甚麼「主場報導」有極大抄襲小的膠事錄的嫌疑。但其實很多時候,我根本都按耐不表。如果一有嫌疑就發砲,恐怕大家要去facebook report 我 spam。

假如你是內塔尼亞胡

基本上本來兩個黨是因為大家都主張對巴勒斯坦強硬才結盟,所以為鞏固選票。現在來分裂,「我們的家園」黨團的消息很清晰,打的話,基本上可以保住政府,雖然要承受國際痛罵;但不用地面部隊「剷除威脅」,內閣就要倒台鳥,你是內塔尼亞胡,你又點揀呢?

假如這個偷渡客,目的地不是香港,而是法國,恐怕命運要「悲慘」很多,最少,她是沒有可能在facebook 發表她的甚麼「勝利感言」,因為Facebook在其他國家是上不到的。膠事批發商,看到這個故事,第一時間就想到去年一則膠事:一名哥索禾 Kosovo 出生的吉卜賽學童Leonarda,去年8月期間在學校郊遊期間被內政部官員和警察帶走,全家「被匯合」以後,就被趕回哥索禾。

絕食的問題,其實真的不想提,但要提的話,大家去回顧下1980年代,愛爾蘭共和軍的監獄絕食抗爭,到有人當選西敏議員,到真的有些餓死。這些事,筆者暫且不說,讓讀者自己去挨愛爾蘭口音。

看香港報紙的「國際」新聞,新聞基礎知識,國際關係基礎知識不足,經已是常識。但是連生活常識也沒有,我地就無辦法不恥笑。

回到默姨姨,很多人喜歡把她當成一個很喜歡算計他人的政客,整天在陰謀暗算對手,但膠事錄認為,大家可能嚴重高估了她。義大利新總理恩濟來拜碼頭,送了件馬里奧高美斯的費倫天拿波衫,姨姨已經笑到唔見眼。(恩濟出身佛羅煉士,上位前為市長,點講都係自己隊波既粉絲。)

當地大報《世界報》週末版在第四版刊出特派記者採訪報道,講述台灣反服貿的示威活動,並刊登「香港和台灣同遭中國的邪惡影響」的分析文章,當中簡述了香港受到中國孕婦衝擊醫院,中國富人霸佔房地產市場,以及中國旅客「蝗湧而至」的局面。

事實上這次佔領國會的新聞傳得更遠。特別是東歐和北歐的傳媒,因為語言以及以前東德的因素,基本上很多時都依靠德文的通訊社來傳播,所以一些難以想像的國家,例如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波士尼亞、以及拉脫維亞都有佔領立法院的報導,估計他們被蘇聯壓迫,這種反共的新聞,有一定價值。

香港貿發局週四舉行了記者會,表示去年來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不是其他國家,而是馬來西亞。而最有趣的是,這個貿發局副總裁竟然鼓勵更多馬來中小企來港投資,但香港人,你準備好了嘛?為何教育署無做好預估,培訓馬來文人才,點樣接待大馬恩客啊?當年甚麼局長、署長是不是要切腹啊,還賴在姣賤會議作甚?

馬殺豬菜?食得嘎?

(如果你可以在半分鐘內,以清晰的廣東話朗讀出上述內容,很好)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週日抵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機場,開始為期兩日的國事訪問。在機場接機的包括阿聯酋總統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總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武裝部隊副總司令謝赫穆罕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副總理哈姆丹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

搶新聞搶得愈來愈厲害。搶就算了,但搶了單未經證實的消息,都算了,但搶了之後,發覺勢色不對還要加句「人地引述錯咋」戴頭盔,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改新聞,呢個官台幾時變中宣部。

崖山半島的用水用電,70%食物,甚至上網通訊靠烏克蘭供的,內陸幾乎是沙漠,而且寫到當地人都不相信「崖山是露西亞給烏克蘭的禮物」的說法,甚至當笑話。文中更表示莫斯科戰後根本無力重建,靠的都是烏克蘭的力量。

頁 1 / 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