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metoo一直有保留,由特首出來說項的一刻,我已在電台節目提出保留。不是說林鄭利用metoo 一事籌措自己的政治本錢那麼簡單,而是看到政工作者,一眾自恃為女性發聲的壓力團體、政客、學者,面對時局有所轉換,有著集體的失語症。然後,只是到處打擊跟他們不同立場的人,就覺得香港人很可憐。
香港人的時間是不值錢的。
對他們而言,免費的東西,就最好。每次有什麼東西「買一送一」,排隊時間高達兩三小時,都沒有問題。一杯名牌雪糕幾多錢呢?40元港幣,對不?現在最低工資,都37.5了。兩個人,如果都大學畢業,時薪怎麼樣,都有40元以上吧?排兩小時去換一杯軟雪糕,時間成本是幾多?
我唔識講,我唔理,我唔知,總之我要你點點點。
是不是似曾相識?對。這就是香港人對「政治」的大概水準。他們認定了一些事情是對的,你就自然而然覺得,這件事就應該要做。
即使你用盡所有方法,告訴他們這種狀態是有不妥的,違反民主精神和原則的,都好像不重要。因為你這麼說,會影響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上好子彈準備攻擊。
這幾天,發生了什麼事?
我只可以覺得,每一次要動員,要宣傳,都可以令人覺得有一點很難為情。我以為,好多人好在乎假新聞,但當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沒有說過「對付我」,她說的是「對待我」,但所有傳媒,不分左中右,都說她說「對付我」,大家都當沒有事發生。日本沒有說過「或考慮」免簽證,但就可以做圖然後廣傳。為什麼?只要是「符合他們要宣傳的意識」,你就可以隨便用「假新聞」了嗎?
他在台上,沒有那種痛哭流涕,沒有販賣那些「我好努力好辛苦我現在捱到今天多謝大家」的戲碼。他賣的,是專業的演出。每一首歌,舞台調度都換一個畫面。一個紅館,三面台,可以設計的東西有幾多?他封了兩個大block 的位置,目的就是要造就各式的舞台效果。這個演唱會的聖地,一時像一個深邃的宇宙,一時又可以因為各種屏幕的壓縮而變成小劇場,在多個鏡頭的支配中演崩潰的人。地面還有LED 燈,可以讓這位大歌手在香港來一次「躺著來賺錢」,唱《飛》的時候,他真的睡在紅館的台上。舞台上的可能性,我想他要探索,他都試了一次了。究竟,他帶了幾多東西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