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一點說,我做人到現在,最希望做到的事,都是mutually beneficial 的。即是你沒有著數,就得要看你是誰,有沒有交情。就像某新政團代表的那個立法會議員,三天兩夜在面書酸我潑糞,你的頭目人物一句歉也不來道,那我最大度的做法,就只是你們做什麼我都不作聲。直至現在,我已覺得自己對他們已很不錯。但當他們攻擊越來越烈,那我要反擊的時候,就不要問我為什麼。
藝人的功能已不是「宣傳大使」,而是沙包,是避彈衣的角色。只要找藝人出來做箭靶,嗜血成性的政治KOL,為點擊不擇手段的網媒老闆,都會把藝人的照片放大,然後大肆的說「藝人是幫兇」。到時一堆留言串就會說「藝人是偽人」,氣就消掉了。
最近,木村拓哉扭盡六壬,令大家覺得他「駕輕就熟」的,是在《人間觀察》中,再次扮演《美麗人生》中演過的髮型師,為「沒有心理準備木村會為自己剪頭髮」的粉絲理髮。有令大家算震驚的,是上了傑尼斯同門師弟Tokio 的《鐵腕Dash!》,參加收集各地廚餘變美食的環節《0円食堂》。而令大家更震驚的,是他以女裝的姿態再次在《人間觀察》中出現,看看如果日本各地的人在街上看到女裝的木村拓哉,會有什麼反應。
當我看到面書朋友的「生活分享」,我開始分不開,究竟生活和工作有什麼分別。有很多人把面書當成工作一樣,當然他們不一定會有收入,但他們的勤力程度,不比專業的所謂KOL少。我的生活,好像都變成了我工作的內容。我在地球各處每走一步,吃每一口食物,讀每一本書,見每一個人,聊每一次天,都好像有機會變成我的工作。那是不是好事?對很多不認識我的工作性質的人而言,他們會很容易的說一句:「你就好了,吃吃飯,聊聊天就可以賺錢。」好像他們的人生就是最辛苦的,我的人生就很樂很樂。
民陣1月1日遊行,直至民主黨12月23日的遊行,人數都創新低。有不同的政工作者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是因為政見不同的人士,各自在網上攻擊對方,互不相讓。亦有人認為,現在遊行已沒有當時的意義。以前2013年遊行,遊行完畢,董建華就腳痛,葉劉淑儀都要去美國讀書。現在?諒你幾多人遊行,都不過是一天的事情。政府會告訴你「聽到民意的聲音」,但所有事情都不會因為遊行之後,有什麼大規模的轉變。雨傘運動如此大型的遊行都無辦法令香港有真普選,遊行,還有人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