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應否打牌打波打邊爐,成為大家拗餐飽分左右嘅課題。我冇去現場,冇份投票。只係,佔領同送殯、觀禮一樣,只要勿忘初衷,做嘅嘢自然合宜。只有當注意力從先人、新人等主體轉移去自己嘅信仰、對身外物嘅介懷同埋聲色犬馬嘅沉迷,先會偏離原委,先會令人覺得唔知點。
從北京到香港,喺今次佔領行動/革命入面,都有鷹鴿角力,檯底嘅對話同談判大家睇唔到,但面嗰浸就係有人唔想有空間談判,有人想留位談判。唔談判嘅就攬炒,談判就用時間再換空間改變。我唔 buy 佔中三恥,但目前,我贊成開路畀公務員返工。
村民好現實,剎那激情之後,磨爛蓆都唔係辦法。唔好令到民意背向。迫到政府埋檯已經係比想像中好嘅結果(政府繼續不聞不問等你民氣退燒都得),而家應該集中留意學聯談判到啲乜,對政改諮詢帶來咩改變。如果係公開討論,市民發現政府根本冇誠意埋檯傾,可以再將行動升級。如果係閉門討論,學聯要將訴求同討價還價過程清楚交代,民主黨前車可鑑。
適逢今晚旺角咁橋冇咩差人叔叔又咁啱有好多流言叫人速離旺角,然後仲有架Ben屎成個保齡球咁衝埋示威人群入面。好在示威者唔係樽,有腳曉走啫。呢個世界,好少可咁多巧合一齊發生嘅,點樣見招拆招,就靠大家提高警覺,用下commonsense思考消息真偽,大家互相包抄提點,唔好單獨行事,係咁架啦,邊有得讀書學返嚟架。
苦澀,慢慢向著心裡滲。場波踢緊嗰陣,我知道香港防暴警察出動,對付手無寸鐵嘅示威者,用伸縮警棍、胡椒噴霧甚至,催淚彈。有人話睇見咁嘅場面好催淚,我只係個心好實,就好似上個禮拜曼聯領先三比一都可以反輸三比五咁。哇,咩世界。
物質上有形有色嘅嘢我都知道要放入垃圾桶,但意識上無可觸摸、只靠口耳相傳嘅嘢,例如話「請食飯去遊行」、「個別團體派錢示威咪將呢一百幾十個從大會統計數字中剔除」、「傳媒派出臥底偵查式採訪係插贓嫁禍」之類,大家非但唔會當係垃圾一笑置之,仲會廣泛流傳討論,唔好彩嘅就被潛移默化。呢種流氓都不如嘅無恥狡辯,最需要一個垃圾桶收集然後拎去堆填,無奈有人會話要捍衛佢哋嘅言論自由,或者應該針對衍生呢啲人嘅制度而唔係針對呢啲人。
警方稱有 11萬人從維園出發,未必非虛。網民瘋傳萬人空巷的場面,大多攝於崇光到鵝頸橋以後,遊行人士半途而廢、在銅鑼灣後巷更衣退出,並不影響警方「點人頭」。 大家要對我們的警隊公平一點,數一二三這麼基本的又怎可能搞錯?至於周融報稱有 19 萬 3 千人參與,其實都只是虛數一個,志在向在上者交代,至少明早《文匯》、《大公》等報章引用的數字都比較亮麗,較諸「七一遊行」警方點算 98,600 人多出整整一倍,足以耀武揚威。至於當中多少由同鄉會號召、幾多因為公司老闆「吹雞」出席,大家心知肚明。然後餘下的數萬人,其實大家要接受一個事實:香港的確有極端保守、真心支持共產黨在港依法施政的人們。
曼聯喺雲高爾治下首場正式比賽失利,歸根究底係球隊夏季大量流失主力後未能及時補充足夠人材,加上傷兵相當多,焗住限米煮限飯,如果勞克梳爾同拉菲爾 (或華倫西亞) 兩隻正宗翼衛在陣,又如果雲佩斯放完暑假,球隊表現應該可以好啲。雲高爾將艾殊利楊格改造成左翼衛係折衷方案,用蘭尼同贊奴沙複製拜仁錯腳翼鋒組合亦係冇辦法之中嘅選擇。問題係, 3-5-2 陣式要有一個中堅以自由人姿態引球出擊壓上助攻,但曼聯陣中完全冇呢種人材,令三中堅陣徒具其形而無實,兩邊翼衛要兼顧助守又要單騎邊線突圍又係苦差。用到費蘭尼中場中,相信亦只係畀佢最後一次機會去證明自己唔適合踢曼聯。
中東局勢繼續立立亂,「時事評論員」張翠容喺港台節目《左右紅藍綠》分析「伊斯蘭國」崛起,貫徹一個中心思想:「千錯萬錯,美國嘅錯」。點解有伊斯蘭國 (ISIS) 崛起?因為美國 2003 年攻打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狙擊遜尼派殘黨。然後翻舊帳翻到美國為咗拉攏庫爾德族對抗伊朗同利亞,搞到地緣政區不穩。至於今日嘅亂局,就係美伊戰爭嘅結果。如果觀眾照單全收,產生一面倒嘅反美思想絕對唔出奇。
上季英超冠軍曼城同足總盃盟主阿仙奴喺溫布萊球場相遇,兩隊都係寓賽於操,正選陣容相當生口面。主要嚟講,係新球員有得踢、後備球員有得踢、踢世界盃但早段出局嘅都有得踢。但係大牌正選就冇喇,唯有聚焦睇下新兵係咪對辦,好過冇。
香港好亂。但如果將眼光放遠少少,唔難發現中東比香港亂十倍。唔係講以巴衝突加火戰火,係講緊「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簡稱 ISIS 或 ISIL)喺伊拉克長驅直進,攻油田、佔水壩,連黎巴嫩都受波及。冇人知道呢個奉行原教旨伊斯蘭教義嘅組織往後會做乜,但如果話佢哋想建立伊斯蘭世界……戰火會燒到幾遠?冇人知。會否只局限喺中東或西亞?我估未必。打到入歐洲甚或東南亞?邊個知。邊個制止到佢哋?唔會係奧巴馬。
一個真人真事,係唔存在嘅買家。一般賣家都唔會獨家放售,貪你嗰一百幾十蚊超市禮券有寶咩。咁放畀幾個代理,又會人多口雜,甲經紀聽到某個盤就快到價,想要攔途截劫但又要爭取時間,唯有虛構一啲「我個客」出嚟。呢個客,叫價永遠超乎你預期,但又永遠唔會出現,只會因為唔同原因而要遲啲嚟,例如屋企人病咗啦,例如心情唔好啦,例如喺街外聽到你個單位嘅負面傳聞啦。吹到盡,等你又 hold 住嗰個未到價嘅客,同行又發唔到市,總之雙輸三輸都在所不計。
政治有政治娛樂版,副刊有王迪詩帶起潮流。雖然已故的丘世文曾在《號外》雜誌以顧西蒙為筆名書寫《周日床上》 (而且好好睇) ,但論知名度、論爭議性,真係拍馬都追唔到王迪詩。一個單身貴族住喺蘭開夏道,以高姿態高角度寫盡金融中心眾生(外加類似《 Sex and the City》嘅情節),謎一般嘅身份令人遐想王小姐到底真有其人定係集體創作。當然,及至王迪詩 come out (!!)公開真人為楊潔深之後,謎底已經解開,原先嘅可塑性自然歸零。
返工其實係一種交易。放心,好符合道德、高主教唔會捉你嚟鞭屍嘅。交易,兩個字,一買一賣(喂用到爛喇)。 賣嘅係時間同精力,買嘅係金錢及金錢可以換來嘅一切物質享受,以及金錢無法量化嘅經驗。咁好簡單啦,你一開始未必知道自己想要啲咩經驗,但肯定自己想要錢。咁,返工,唔為錢,為乜?
有「江湖傳聞」指蔡東豪將會轉戰壹傳媒加盟《蘋果日報》,我只係想講,反建制嘅傳媒冇唔分裂嘅本錢。《蘋果日報》有其堅定支持者,亦有更多仇家打風打唔甩。《主場新聞》形象相對地中立,難得建立一班固定擁躉,而家一下子捨棄而期望佢哋直接轉賬到《蘋果日報》,就好似劉慧卿嫁入民主黨然後期望前綫支持者自動過戶咁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