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至中環綫」第一期涵蓋現時馬鞍山綫烏溪沙至大圍各站、顯徑至九龍東、何文田的新建部分,以及紅磡至屯門屬西鐵綫的各個車站。這個全長56公里,有26個車站,將成為港鐵網絡中最長的行車綫,並需要65組列車方能應付繁忙時間所需。當中48組為全面重組後的「IKK列車」,17組則為新購置的「東西綫列車」
「NightTube」計劃由上任市長約翰遜(BorisJohnson)在2014年提出,經歷多次公眾關注紛爭和罷工行動,拖延兩年後終於實施,初期有中央綫(CentralLine)和維多利亞(VictoriaLine)加入,其中七個車站設無障礙通道,每10/20分鐘一班車;稍後將擴展至銀禧綫(JubileeLine)、北部綫(NorthernLine)和銀領街綫(PiccadillyLine)。
於2000年代中,政府為消除競爭,提出將九廣鐵路和地鐵合併;「兩鐵合併」分別於2007年6月由立法會,以及同年10月由地鐵特別股東大會通過,最終在2007年12月2日(星期日)實施。當中附帶一個法定「票價調整機制」,說明港鐵必須完全依照方程式,不問因由機械式調整票價。 今年,政府提出再次檢討「票價調整機制」,我們「港鐵故障消息」過去就曾以「一人一信」方式,在機制於2012年檢討時,爭取與車務事故掛勾的罰款制度。
在行車管道入口附近,會因為冷、暖空氣相遇,路軌上可能會同時有雪粉、冰粒和水,列車駛經時便會經常打滑「跣軚」。若車輪轉動的次數與電腦設定不吻合,受安全設計所限,列車便會失去定位,避免電腦錯誤協調兩列列車之間的距離。當發生這個情況,車長只可用人手,慢速駛前一段距離後,重新調較車上的里程計後,列車方會恢復正常操作。
生活上常見,但而高於165cm的絕緣體,若伸出月台黃綫外,均有可能導電。因此才有台灣士兵觸電,和西日本旅客鐵道禁止乘客使用自拍棍的事例。裝設月台門與否,亦不能防止意外發生,但正因為這方面的資訊流通中斷多年,有如長年的愚民政策令社會與港鐵產生不信任。
我地就唔明白點解喺2014、2015年分別有不同團體、人士請願,要求港鐵公司盡快修葺路軌旁的柵欄,我地多次表示應該爭取鐵路交通與路面車輛一同的待遇——即動物於危險處所,或遭列車撞到後當然車長有責任要立刻停車,但平日應該由得動物自由進出走動,卻不得要領。
喺香港,港鐵將不少沿用多年的設備,幾經辛苦接駁到這個會議室,但「客務支援隊」最終只能夠覆述港鐵「慢九拍」、「講大話」、「賴地硬」的訊息。「客務支援隊」需要為乘客問路,調配中心又幫唔到手…咁花錢整個衰過的士台嘅嘢,又為乜呢?
以前我地介紹過行車管道的防洪閘,今次到另一位門神:「撞擊警報系統」 (Impact_Detection_System)。機場鐵路由市區入新界,再到北大嶼山的不同目的地,需分別駛經荔景至青衣站間的藍巴勒海峽橋,再穿越青衣至欣澳站間的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和馬灣高架道路(Ma_Wan_Via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