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R Service Update
MTR Service Update
MTR Service Update
數碼媒體平台上影子的鐵路公司溝通渠道, 專注於乘客資訊的工作,目的為示範公共事業之應有水準,服務範圍 ➡️ metroride.hk/ServiceScope

火車電氣化30週年

2013年的7月15日,係火車全綫電氣化30週年。電氣化至今的日子,雖只佔其百年軌跡約四分之一,卻已是九廣鐵路最精采的一段歷史。70年代中,隨香港的經濟逐漸起飛,火車的客運量不斷上升;同一時間,香港政府正在市區興建地下鐵路,當局在邀請了英國國鐵的顧問進行研究,並獲中方答允會多利用九鐵作出入口工具後,港督麥理浩爵士於1977年,與行政局批准火車電氣化,並照當時英國國鐵的最高標準,更新整條鐵路和舖設雙軌。

西鐵綫的控制中心,位於港鐵錦田大樓內。綜觀整個港鐵網絡,佢是目前最新嘅「鐵路大腦」,隨西鐵於2003年落成而啟用。由設計到招標期間,正值地鐵的中央控制室搬遷、青衣控制中心投入服務、九廣東鐵的ERCC面世,令西鐵綫控制中心,成為雙方寶貴經驗嘅結晶品,美觀的裝潢,又提供鳥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例如西鐵綫控制中心的燈光,提供足夠照明時,在工作枱上完全不會反光。而控制中心又可直接與要求協助的乘客對話,並以搖控方式重設車廂的緊急通話器,節省大量的溝通時間和程序,設備尤其先進。

再談港鐵塗鴉

過去九廣鐵路曾在2003年和2007年,借出一列東鐵列車予學生和設計人士,於藝術發展局合作,將佢地嘅創作貼滿車廂內外;港鐵公司也在2011年辦「列車萬人Like」比賽,是為宣傳港鐵iPad app的公關活動,最後由高登仔將好多粒 icon 推上港鐵列車 [sosad] ,三次活動最終得到正面評價。倫敦地鐵有見塗鴉嚴重,就開放車站牆壁,將塗鴉合法化,引導去唔影響他人嘅地方;唔知我地又改唔改到「小農DNA」,在不影響安全之下,俾各位動手「設計」特色 MTR 車廂呢?

幾日過去,即使貓仔有時可能因驚慌而橫過路軌,令車長要緊急剎車,管方都依然故我。同時,站長好清楚知道5月21號晚有磨路軌工程,其所造成的火花、煙霧和碎屑好易會灼熟貓仔,都照樣不取採行動,點解上面變成咁嘅呢?事到如今,既然不只一個「涉案」車長打算領養,又有站長曾同樣「餵貓」,港鐵又會否把握最後機會,一改其公司文化,彷效日本和民國,設立「貓站長」,盡點綿力以提供容身之所予貓貓,補償過錯?

是次2013年的諮詢,政府為市民添了一個選擇,就是港島綫不作任何改動,但東涌綫會加多一個添馬站,緊隨香港站其後;將軍澳綫在抵達北角後,則經新隧道去銅鑼灣北(初步構思是維園)、沙中綫的會展站,最後到在中環填海區的添馬站。結果,新綫會與港島綫平行,務求把東隧過海乘客,短時間內帶到較近商業區的會展、距金鐘4分鐘步程的添馬,和交易廣場旁的香港站,現稱為「交匯方案」

現在港島綫在早上繁忙時間,一小時最密會開31班車。港鐵曾在2011年,針對港島綫班次問題,作深入探討並寫成55頁的《第886號技術報告》,研究如何縮短每個車站間的列車間隔。結果發現,綜合基建(包括:月台幕門、系統反應時間、軌道電路配置等)和客務(例如轉車人流)的種種限制下,極其量最遲在2021年,當針對基建的改善工程完成後,最繁忙的時候都只可開32班車。若然小西灣站是每6分鐘一班車的話,31-10 = 21,再減2班每日在早上8時36分、8時44分於北角載客的空車,那麼柴灣和杏花邨站,每小時餘下19班車服務,候車時間會延長至3分鐘,即差不多是現在的一半。

雖然西段仍在議而未決的階段,但免日後影響南港島綫服務,在設計黃竹坑站A出口(圖左下),即未來公共運輸交匯處的空地,和香港仔海峽橋(圖右上)時,已同時擬定小部分西段的走綫,即香港仔站(圖右下)。於是,這次《我們未來的鐵路》諮詢,無故「偷工減料」將西段再一分為二,又提出瑪麗醫院附近有不知名山谷,意圖用引導性問題,去「推銷」西段在10年後只建一半,就是將圖紙已有的西段走綫落實就夠。此舉已令居民和數碼港有關的IT界人士強烈反彈。

上次在討論古洞站時提過,21世紀的鐵路發展必與人口掛勾,現時逸東人口 ~4萬,只佔東涌綫每日乘客量的 1/5 。而東涌隧道因通風問題,單方向只容許1列車駛入,阻隔市中心與逸東的小山,則已滿佈祖墳,明顯加唔到通風樓。即是新的東涌西站,只是將東涌隧道進一步延長,對現有通風不足的情況無甚改善,如果有列車在東涌西站停下調頭的話,由於已用盡1列車的限制,扣減下班車的行車時間,將無辦法安排像康城站的「3+1班次」,換言之不可能用較少的班次,去服務一個需求不足的車站。

《我們未來的鐵路》諮詢將進入第二階段計劃,主要研究改動現有的行車綫,以及將鐵路網絡延伸。據了解,因計劃由特區政府主導並出資,又不排除加入新的營運者,故此港鐵並無預設立場,去歡迎或反對興建任何一條支綫,但若有上蓋物業來平衡收支會更佳。因先前的討論反應熱烈,我們 MTR Service Update 在接著數星期,將逐一探討各個計劃,並邀請其他團體同大家交流 🙂

復活節代表新生同永生,今年 Good Friday 凌晨,東鐵綫、馬鞍山綫的控制中心喬遷到青衣,相信都有同樣意義 😀 兩綫「大腦」原在火炭(舊稱 East Rail Control Centre,ERCC),應九廣鐵路公司總部啟用,和東鐵訊號系統重置工程,在1998年正式投入服務,是九鐵上繼分散式訊號所、紅磡控制室後,第3代的調度設施。ERCC 是香港首次,也是唯一一個鐵路控制中心採用了劇院式設計。行車控制總主任、電力控制員、通訊主任、技術員的辦公桌於後座,全綫狀況一目了然;至於3 – 4位行車控制主任,就在較低的控制台工作,所以ERCC佔地唔需要好大,各當值人員間又可以面對面相討重要事項,彼此間維持緊密聯繫。

部分輕鐵交匯處嘅紅綠燈,當遇上有列車等候,在可行情況下,會先俾前進信號予輕鐵等候的一方,是為「過路優先權」。但有關的爭議,在輕鐵近25年的歷史上,一直揮之不去…原來,在交匯處前~100米的輕鐵路軌上,有一個橙色小盒(Request Loop),當列車駛過時,佢會傳送訊號俾運輸署的設備櫃,來登記優先權;順住行車方向,在路口的另一邊,再會有一個稱為Cancel Loop的白色小盒,用以告訴交通燈,單卡 / 拖卡列車已完全離開交匯處,好讓交通燈能重新安排其他道路使用者,等候過十字路面。否則如元朗「大馬路」等繁忙路段,交匯處不設任何優先權,就唔會見到橙色,和白色小盒鳥。

剛過去的馬拉松、農歷新年,坐港鐵時常都聽到「人潮管制」。最簡單的「Crowd control」,莫過於是臨時設置欄桿。常見於颱風天,大量乘客在車站出口,等候其他交通工具回家之時;或者發生了嚴重事故,例於是鐵路服務中斷後,由於緊急接駁巴士(eBus)的運力有限,就要讓乘客有秩序地上車 🙂

港鐵開工利是

呢幾日嚟,除左拜年食飯睇煙花,問下親戚朋友 Candy Crush 打到第幾關外,攞利是都好重要(尤其係我地後生細仔,仲未脫離利是吸塵機的行列),至於港鐵「自家製」的利是封就更有紀念價值啦!首先左邊寫住「荃港興旺」的,是幾年前兩鐵合併時所印製,配合番當時由82個車站名,砌出的宣傳廣告。中間「四季吉祥」嘅,由「港鐵互助儲蓄社」贈送,互助儲蓄社係香港一種法定的團體,以一班會員的共同存款,做到銀行最基本的功能,即儲蓄和借貸。儲蓄社又稱「遮仔會」,存款利息高,而借貸利息低,在經濟差的日子,往往很受歡迎。而在農歷新年前~10日,在紅磡站購買「九廣通」車票,就可以攞到最右邊果封,新春期間車上更有財神送出禮物、揮春!

從「綠十字」貼紙,到今日李嘉仁醫生的MV,仍在帶出:「唔舒服你就要離開車廂!」的訊息。這幾年因路面交通加價、新鐵路相繼通車,港鐵的乘客量按年上升,尤其是踏入冬季,大家著晒大褸番工,車廂內外溫差大,乘客就容易唔舒服,順理成章求助的人數增加,港鐵開始關心因而帶來的延誤,和傳媒關注。除左指示車長,當列車駛到一些站員人手較少(例如是荃灣西站),或者是重要車站前,要作「向月台職員求助」廣播外; 甚在所有通話器,加上「只限危急時使用」幾個紅色大字。

日前,倫敦運輸局(Transport for London)安排150年前領航的「1號蒸氣機車」,牽引幾輛1890年代的三等、頭等客卡,開出了幾班經大半年籌備的「懷舊之旅」。穿上昔日裝束的臨時演員,更陪伴持門票的乘客,同嘗時光倒流之樂。我地在去年曾介紹過,日本將古董火車「動態保存」,兼得保育和盈利的經驗。隨住沙中綫工程,以及兩鐵第一代的電力車組日漸老化,香港即將產生新一批的鐵路文物;現時在大埔讓它們日曬雨淋的公園,空間已不敷應用 … 到底屬於香港人的歷史,會否繼續只在白紙黑字上出現? 還是會承襲「香港特色」,先將活生生的文物、文化屠宰,將他們的骨灰放入博物館,只供憑弔就算是交代?

較早前,有乘客選擇左一個,我地唔願意見到嘅方式,在東鐵綫的路軌上,結束其一生。如果...你見到有乘客在月台邊緣徘徊,凝視住軌道的同時,面露哀容、疑惑,請即通知車站職員!生命無價,求助有法。請廣傳此訊息,必要時總可以助己救人。

頁 6 / 8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