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PM2.5」,是指直徑不多於2.5微米(μm)的懸浮粒子,不難理解,懸浮粒子的直徑愈短,體積便會愈細,自然便會愈容易突破口罩這道防線,長驅直進,如入無「罩」之境,自出自入,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對健康構成負面影響。實際上,單是PM2.5,便已經可以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自自然然,便成為頭號打擊對象。
「有沒有頭痛?發熱?喉嚨痛?鼻水?鼻塞?咳?痰?……」然後,藥房便會根據這些資料,調配相關的藥物,例如止痛藥、退燒藥、收鼻水藥、通鼻塞藥、止咳藥、化痰藥,便是了。不過,有時候,一些藥廠,為了方便用藥者(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提高競爭力),可能會調配一些全方位傷風感冒藥,俗稱「N合一」配方,包羅萬有
舉例說,Fluocinolone_Acetonide這種外用類固醇,同是0.025%,如果是軟膏的話,便是第5個等級,但是,如果是油膏的話,便可以提昇一個等級,升到第4個等級。當然,話是這樣說,無錯。但是,能不能做是一回事,想不想做是另一回事。
這名女子,甫進藥房後,隔著其中一個玻璃櫃枱,便拿出一部手機出來,滑一滑,滑出一段對話記錄出來,然後,按一按一個人家曾經發送過來的圖片訊息,讓這張圖片可以全熒幕顯示在手機屏幕上,正面對著藥罐子,問藥房有沒有這種藥。
在藥物研發的過程裡,藥廠往往會參考一些舊藥,作為藍本,然後,針對相關的藥物,改良一下藥性,不管是小修小補,還是大修大補,不管是改建,還是重建,不管是更新,還是翻新,總之,就是新,改頭換面,脫胎換骨,研發一些新藥出來,推陳出新,汰弱留強,取代這些舊藥。
其實,咖啡因,進入人體後,便會產生相關的藥理作用,發揮相關的效果,所以,在相當程度上,就算說咖啡因是一種藥,實不為過。實際上,跟藥物一樣,咖啡因在進入人體後,同樣會進行吸收、代謝、分布、排泄這四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產生相關的藥理作用,發揮相關的效果。其中,在代謝上,咖啡因主要是透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系統的其中一種稱為「Cytochrome P450 1A2 (CYP1A2)」的酵素進行代謝失活的。
問題是,一些藥,偏偏就是這種酵素的剋星
有時候,一些藥物,如果跟酒精同服的話,便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不管是適應症,還是副作用,不是「1+1>2」的「協同效應(Synergic Effect)」;便是「1+1<2」的「配伍禁忌(Contraindications)」,簡單說,不是相生,便是相剋,不是扣減藥性,便是加大毒性。
市面上的藥盒,五花八門、千變萬化。一般而言,單是形狀,便可以分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單是藥格,還可以分為一格、兩格、四格、六格、七格、八格、二十八格;單是設計,還可以分為分體式、合體式。那麼,同是藥盒,面對市面上各種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產品,真的要說的話,人們應該根據什麼準則,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呢?
的確,實力可能不相伯仲,但是,在治療痛症上,不同的藥物,在藥理上,還是可能會存在些微的差異,從而各有所長,各自針對不同的痛症。其中一個較常見的例子,便是經痛。有時候,各位女生,在醫院、診所領經痛藥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如果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話,那麼,八九不離十,大多可能會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