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藥罐子
小小藥罐子
麥志偉,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學士、英國桑德蘭大學臨床藥劑學碩士。一個小小的藥劑師,希望燃燒自己那渺小微弱的火光,照亮這一大片百病叢生的世界,主張「服藥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認為「服藥是科學的細緻,也是藝術的灑脫」個人詩號:「東邪術,獨步走江湖。踏盡千山尋百草,仙丹靈藥在葫蘆,人間一樽壺。(《憶江南.無花譜》)」著作有《服藥聖經——藥.哲.道》。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egashadraymak.blogspot.hk

痔瘡的成因

所謂痔瘡,源於肛門直腸末端及肛門黏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從而形成柔軟的靜脈團,通常伴隨著黏膜或肛門組織周圍皮膚脫垂。簡單說,就是肛門的靜脈曲張。

藥劑師在社區藥房,主要負責配售藥物、藥物輔導的工作,一般的情況,是一些用藥者會帶著一包包的藥物,不管是醫院,還是診所,前往社區藥房諮詢一下藥物的用途、副作用等等事宜。

藥劑師這行業,一直存在,不是一個新興行業,只是因為我們這行業,在整個醫護團隊裡,一直退居二線,所以很少人會知道我們的專業、角色、功能。近年,在我的觀察中,隨著我們這行業的前輩在不斷努力下,很多市民已經開始慢慢認識我們,為了讓各位看倌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們的工作,藥罐子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行業。

雙磷酸鹽與顎骨壞死

「雙磷酸鹽不是預防骨質疏鬆嗎?為何補骨不成反傷骨呢?而且,為何偏偏發生在顎骨上呢?」雖然,真正的原因還在摸索中,但是,一般認為,因為口腔黏膜較薄弱,如果因為拔牙、佩戴假牙而產生傷口的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而且顎骨的新陳代謝率較其他骨頭高,所以雙磷酸鹽在顎骨的濃度相對較高,至於,雙磷酸鹽可能會抑制血管新生,從而削弱血液循環,不利傷口癒合,而且,雙磷酸鹽還可以抑制破骨細胞,影響骨頭的新陳代謝,干擾正常骨頭的傷口癒合。

在劑型上,外用的類固醇,大致可以分為軟膏(Cream)、油膏(Ointment)、洗劑(Lotion)、凝膠(Gel)。相對於軟膏,油膏的黏稠度較高,較容易依附在皮膚上,因此能夠增加藥物在皮膚上的吸收率,而相對於軟膏,洗劑的黏稠度較低,較容易被身體的汗水沖掉,所以,就同一隻類固醇而言,在相同濃度的情況下,油膏的藥效較軟膏大,而軟膏的藥效較洗劑大。在使用上,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一般建議使用軟膏,特別是適合用於治療皮膚上濕潤或流汗的部位,油膏則適用於治療乾燥或增厚的部位(因為油膏較軟膏有較大的疏水性,讓皮膚一的水分較難揮發出來,簡單說,油膏的鎖水能力較軟膏強,所以有滋潤皮膚的功效),洗劑及凝膠則適用於治療一些毛髮較濃密的部位,例如頭皮(試想,如果各位看倌將這些油汪汪的軟膏、油膏塗在毛髮上的話,會是怎麼樣的滋味?)。

藥用的類固醇,簡單說,就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荷爾蒙,在藥理上,其實與人體內腎上腺所分泌的皮質醇,具有相等功能,第一隻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可以追溯到1948年。當年,一名美國風濕病專家亨趣先生,每天注射類固醇,給一些嚴重到不能走路的關節炎患者,結果,幾天後,這些患者能夠起立、走路,從此,揭開了類固醇的新一頁了。

乳果糖是否適用於嬰兒呢?你可能會說:「藥罐子,你不是說了嗎?『乳果糖……可用於孕婦、嬰兒、老人』那麼,乳果糖當然是適用於嬰兒呀!」書是這樣寫,無錯。話是這樣說,無錯。但是,實情真的是這樣嗎?我的意思是,「可用」是否等於「適用」呢?

【短篇小說】趙錢孫

李小超便給他們十八區的上車盤,一區一個。同事聽完後,仍然不散,眼睛都凝望著李小超手上那部寫滿各區上車筍盤的iPad。李小超著了慌,雙手抱著iPad,說:「不多了,上車盤已經不多了。」其後,不斷搖頭說:「不多了!不多了!上車盤已經不多了!」於是,這一群同事都滿帶失望的表情,慢慢的散開了,紛紛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了。李小超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人當他是招財貓,有人當他是破財貓,可是,不管是招財貓,還是破財貓,在大家心目中,他永遠只是一個貓,就算沒有他,別人也就是這麼過。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其實,任何人,不也是一樣嗎?

藥物應否放雪櫃?

藥物當然是可以放進雪櫃呀,只不過,就是要視乎情況而定,看一看是什麼藥物呀!一般而言,除非一隻藥的貯藏標籤,有特別指示,清楚註明它是需要冷藏的,否則我都不會建議你放進雪櫃,只需要存放在室溫內,便是了。(室溫的定義是25-30℃)簡單說,就是「叫你放,便放;不叫你放,別放」。

頁 9 / 9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