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光
曾慶光
單挑亞視一戰成名,做野永遠都係自己一個人

今次為六合彩四十五年歷史上,因應疫症而暫停攪珠時間最長(超過二百日)的一次,而且有很多人質疑二零零三年「沙士」時無暫停六合彩。馬會早前公佈截至今年六月,上一年度六合彩投注額僅僅過五十億,對比前一年度大跌近四成,少近三十億。

1913年6月4日葉森打吡大賽,英王喬治五世的賽駒將會上陣,其中一個多次出入監獄的WSPU成員Emily Davison,決定趁機進入跑道舉起標語表達訴求,結果不幸被賽駒撞中而不去世。事件發生後,在1918年英國開始給有產業的30歲女性投票,而1928年更給予英國所有成年女性有投票權。這段歷史在2015年改編成電影Suffragette《女權之聲》,香港亦有上映,香港國際財經台剛剛在6月28日晚播放這套電影。

現時如果J2要直播海外賽馬而不播六合彩,會一早出提示畫面,該期攪珠以字幕形式公佈。雖然如此,因為賽馬節目由馬會製作,所以如果在攪珠後要出跑馬燈報六合彩,就要無綫與馬會協調,例如撞正馬匹開跑時當然就不會出六合彩跑馬燈;如果在現時畫面及賠率資訊,即賽事開跑前後,要先放大現場畫面而暫時提供賠率資訊,然後就在畫面下方提供六合彩跑馬燈,初時只是大約提供一分鐘,而現時能增至兩分鐘,然後才再提供賠率資訊繼續如常直播海外賽馬,而節目中旁述亦不會談及六合彩取消在電視直播一事。

過往都出現過由馬會自己臨場派人「頂場」,至少都會想個好的銜頭,例如是乜乜經理、乜乜主管等,近來已經門面功夫都懶做,直接稱他或她是「香港賽馬會代表」算數,不要問只要坐。難怪有人揶揄指他或她是「香港最有份量的臨時演員」或者指「投注站掃地阿姐都可以代表香港賽馬會」。

我幾乎可以肯定,在1月20日加價後做九巴聯營過海線司機的母親肯定忙過不停!

除了你可以有個爸爸在你生日時,可以隨手就給你十萬元作生日禮物,否則從來不是靠炒靠賭就可以發達(或者成功那位永遠不是你),儲錢從來都是不易事。以前很多長者都是用活期或定期存款,定期得到一些利息,即是上述的「食息」的時代,至少如果十幾萬元,都會有幾千元利息,好過生果金出雙糧。可惜遇著經濟低迷,存款利息一減再減,而銀行更向存款金額不足的用戶收手續費,搵錢難、利息減,加上停不了的通漲,本身存款已經不斷貶值;但說好的經濟復甦呢?如果低息時期就要(被逼)同你共度時艱,但經濟好的時候,卻享受不到復甦成果,正如政府年年賺大錢但卻做守財奴一樣。

自從網上科技發達,俗稱「排位」的賽事資料,在網上或手機應用程式免費提供,而網上討論區或不同的網絡群組亦能更方便交流心得。收費報章的銷量因互聯網而江河日下,馬報亦都不能避免這個時代巨輪,據個人觀察,很多仍會還買馬報者的年紀較大,或者是多年捧場客。

陳茂波出任發展局局長時,已經有不少聲音要求他下台,藍絲廢老會點睇?「他都未開始做野,俾D時間同機會佢啦!」「唔好灰心繼續做落去」「一味識嘈嘈嘈,你做啦不如?」是否似曾相識呢?結果五年過去了,他做發展局局長有何建樹呢?

今次香港郵政在2018年元旦調整郵費,是相隔十六年之後,再次推出現有通用郵票新面額,今次會推出三款︰包括$2.6、$3.4及$4.9,這套通用郵票以地質公園為題,因而介紹多三個地方,又吸引我的興趣準備購買。

這正正是傷害視障人士的感情,因為視障人士只是「陪坐」,而要代表的「代表」才能完成工作,自己可能連直播室都看不見,整個過程只是聽著攪珠機隆隆作響,那有甚麼意思呢?

兒童青年接受教育的基本目的理應是汲取知識,學懂明辨是非,但近來出現卑視知識的瘋潮,不少上一代可能無讀過大學,但就批評現時的學生「廢青」、「讀書讀壞腦」、「有書唔讀走去搞搞震」,但兒童青年接受教肓是基本權利;原來在長輩眼中這些就是禍害的來源,既然如此,他們即管爭取童工合法化,取消強迫教育吧!

近年來,每個月甚至隔幾個星期都有學生自殺,該政黨年長支持者經常詳談自己成長的經驗,然後就會講「依家既學生真係唔捱得,當年我地淨係可以食樹皮都唔會諗去死啦!」

立法會直選選票會在票站點算結果,而傳統功能界別由於每個票站選民不多,所以會集中運送到點票中心點算。四年前第一次超區投票,雖然有過百萬選民投票,但超過五百個票站的票箱,就要運到遠在機場島的亞洲國際博覽館點票中心集中點算,令上屆立法會在早上時間已經宣佈各直選選區的結果後,要等到投票翌日下午一點後才公佈超區結果,已經有很多人批評超區選票為何要在點票中心集中點算的做法。

香港多數人都是以廣東話作第一語言,很少人留意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英文旁述員,但很多人包括我都講不出他們的名字,始終觀眾永遠都是接受聽中文旁述有幾硬膠,而不願去聽英文旁述員,他們都曾默默付出過努力,可惜不多觀眾留意到。

昨日5月27日,地政總署刊憲建議更改街名公告,建議將中西區的「裕林臺」改名為「儒林臺」,諮詢公眾三十日,如果有反對意見必於在刊憲後的三十日內,以書面向地政總署署長提出。

不少人當然希望有長假期,農曆新年、聖誕節,如果你好彩連復活節都有得放,就會是離港外遊的高峰期,旅行組團的旺季。雖然「請假攻略」設計得非常完美,但實際就是「你老母,哪有假?」或「你老母,哪會批?」其實如果是長工,除了法定假期,一年都至少有七日法定年假,有幾多個真的可能跟足「請假攻略」去攞假呢?

頁 1 /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