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機管局說三跑道方案的每年最高升降架次為620,000。而根據NATS報告指出,若實際航班升降需求未能達到最高升降量水平,將令 10%至 20%的跑道容量被浪費,最終每年航班升降量會降至 519,000架次至 588,000架次。
該等報告只在諮詢完結前一個月才靜靜地公報。如此倉促公開,並有遺機管局在諮詢中大灑金錢的作風,實在令人遺憾。在翻閱機管局8份顧問報告及諮詢技術文件後,本關注網絡發現是次方案存在以下缺憾……
由於香港機場附近有多個二、三線機場,而來往深圳及廣州的國際航班亦日漸增加(現一星期有3班航班來回深圳及悉尼)的情況下,究竟香港機場的樞紐地位是否單靠擴建跑道就可以維持,還是國際航運模式正在轉變,令香港及其他樞紐的地位日不復再?這個值得我們去深思。
由於最終的跑道位置及航道沒有最終定案(圖表中的第三航道根本在空牆下沒有可能出現),因此機場沿岸一帶居民所受到的噪音影響,都是一個未知之數。
國內機場擴建新跑道的主要原因,為迫使解放軍空軍解放相關空域並新增航道,提高升降班次並非主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