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人才濟濟,擁有強大的法律資源,積極以法律行動為民請命,不論為民為己,都有利無害。不過,雖然公民黨以堅持法治、捍衛公義等立場自居,但近年如雨革、光復等社會運動上,法律支援卻不大積極。雨革期間,有人衝擊立法會,陳淑莊公開贊同律師團拒絕幫助的決定。連黨員曾健超被七警毆打,公民黨的態度卻是出奇地軟弱。
香港航空物流蓬勃多時但早已被鄰近地區追貼甚至爬頭。飽和丫嘛。咁總有人相信機場容量可以好似harddisk咁無限擴大,但全球物流需求係咪無止境上升?再講,人哋爬頭其中一個原因係香港收得貴。而機管局為咗起嘢仲要加價。咁,到底市場對香港機場需求會升定係跌?
機管局為了逃避立法會議的監督,挖空心思想出舉債建三跑的絕招,表面上市民沒有出錢於是失去了發言權,但是借錢要香港政府擔保,如果香港政府真的笨到做了擔保人,將來發生甚麼意外機管局還不了債,香港政府要負上還債的責任,付鈔的是香港人!
根據機管局的技術文件,第三條跑道工程將需要在T2增加入境設施、地下旅客運輸系統及行李輸送系統,以供在新填海地的T3使用。亦即是說,整個耗費28億錯建的T2要「斬掉重練」;香港人當年給了3300萬予機管局於T2興建口岸設施貼金,就因為要興建新跑道而付諸流水。
這是解決「跑道(假)飽和」的「橋」,動用的資金少得多,不用填海,不多佔用香港珍貴無比的空間,沒有重大環境衝擊,可騰出跑道時段給貨運,會令乘客的機場經驗大幅改善,有利赤鱲角機場重登「世界第一」位置,一舉多得,可樂而不為。機管局還有甚麼理由要硬推花錢和破壞環境的三跑?
航空貨運界的朋友甚至向我說,公司正在思考怎樣有秩序地結束香港萎縮中的業務。機場的實際數字顯示,藉貨運來推三跑,簡直是當香港人白痴。機管局存在結構性謊言文化,事實已經證明了,不惜犧牲自己員工去換取機管局的面子(行李失竊事件中依公司指示辦事的員工,事後反而被訓誡以平息投訴),更是可恥。
張炳良回應范議員時指出,三跑道系統將不會一開始便達到最高處理量每小時102架次,而是循序漸進實現,等同承認新跑道「起住先」然後「傾住先」的事實。機管局欲興建新跑道,務求建構條件要深圳不得不讓;張炳良卻認同此策略,等同向「強霸」背書。萬一強霸不成,新跑道擬定的航道就無法使用,結果是「每小時102架次」的目標無法達到,1400億就投入深海,三跑淪為終極超級大白象。
計劃吸納專業及民間各方意見,就現有機管局的三跑道系統方案提出多角度質疑,指出其種種弊病,以及提供替代方案,讓公眾理性討論及分析利弊,從而促進政府作出符合民意和最大公眾利益的決定,不僅有助監察公帑的運用,避免浪費金錢在製造大白象之上,同時確保公帑適當運用,調度投放到社會更急切需要資源的民生項目。
中國向國際民航組織稟報,將於3月更新其國內航道時,增加M503沿海航道,及新增3條由沿岸城市機場連接擬增設的航道。M503航道將十分貼近海峽中線;而新增的輔助航道亦接近現時連接台灣本島及外島的航道。即使剔除軍事因素,航道管制問題將令此區域有飛行安全風險。
深圳同樣正規劃自己的第三條跑道,要求深圳讓出部份空域可謂緣木求魚。我們相信,香港特區政府內部也明白空域問題難以處理,但竟然打算「邊興建邊商討」,是完全不負責任,並將二千億公帑或香港政府信用額作賭注。若政府及機管局繼續推展第三條跑道,是製造「千億大騙局」。
機管局工程管理層只要在會上搬出「民航處已核實,噪音分佈就是如此」,就可以將這些牽連甚廣的空中問題全部拉到檯下去,環諮會成員亦可以對於現時空域及航道問題置若罔聞。他日第3條跑道真的動工興建,而不幸地空域及航道問題未能解決,導致3條跑道未能做到最多每小時102升降架次時,機管局大可向環諮會成員及環保署官員說「癡心錯付」民航處,而不用扛上估算失誤之責;環諮會及環保署無可奈何。但香港人的公帑,從此就多養一隻2000億大白象。機管局發展總監馮永業說三跑道系統啟用後,一切空域問題均可解決。敢問馮先生,10年後若你仍然在位,而空域問題沒有解決的話,那麼2000億的冤大頭,是否從你跟管理層從銀包中付回屬於香港人的公帑麼?
報告處處模擬 2031 年航空交通高峰期的情況,沿用的卻是目前那遠後於人的指標,如此取態不但漠視現實,更可能使「三跑」成為本港社會未來進一步減少空氣污染的絆腳石。觀乎 AQO 在部分污染物的標準仍未與世衞標準接軌的事實,民間社會幾可肯定會爭取在今後每次五年檢討時,將 AQO 收緊至符合國際標準的水平;此外,鑑於本地減排在 2015 年及 2020 年達標並不樂觀,政府本身亦有可能根據未來空氣污染的情況,決定收緊 AQO 。換言之,截止 2031 年的模擬情況以前,最少有三次(2018 年、 2023 年及 2028 年)機會,將AQO 進一步更新收緊。報告純粹將模擬空氣質素與目前的 AQO 對照,卻幾無預留空間假設 AQO 將會更新,並作為衡量 2031 年空氣質素的依據。 CAN 不由得憂慮,這種欠缺前瞻的因循態度,在在反映日後「三跑」啟用後,社會將更難推動機場當局,配合社會進一步減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