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生態

我有幸去過日本睇Smap 解散前嘅演唱會,人地啲飛只係俾歌迷會會員抽,唔會有咩贊助商廣告客戶要應酬,所以絕大部分嘅會員係會抽到演唱會飛,而飛上面有嗰個會員嘅姓名,咁樣令到即使有黃牛飛,但始終大部分嘅會員都可以睇到演唱會。唔好講日本,香港Sammi 軒公,佢地都有專屬歌迷會,Sammi 歌迷會係一定會買到演唱會飛,軒公都有一場係專門俾歌迷嘅演唱會啦!

何解Blame the victim?

呢一刻都在內鬥,其實是浪費自己,燃燒自己本錢,實在不值得。

如果想贏,正正經經提出意見,做左佢先啦。

點解唔捨得《蘋果》?

《蘋果》的生存反映香港的資訊有幾高度自由流通,而香港成功在於資訊流通大和高,言論自由強,資訊可以隨時轉載及傳送,但是這一環其中一節被摧毀,整條生態鏈便沒有,香港的優勢便會失效。

十幾年前,泛民為左剔除異己,修改議事規則間接限制人發言,黃毓民大大聲鬧到無晒氣,究竟邊個送泛民入議會?蘋果又捐左幾多錢畀民主黨?恩恩怨怨,怎一個恨字了得,如果可以拍得醒香港人認清現實,可能係一件好事。

適應沒有蘋果的日子

《蘋果日報》生命進入倒數階段,香港人仍然要生活(生存),唔通個個走咩,都要捱,但係如何自處,需要一個適應準備。

去年都仲有10億廣告收入(點解仲有人會去TVB落廣告),雖然跌左一半,不過以今年TVB個情況,可能更惡劣,VIU TV搶廣告真係屌打,個個爭住落《調教你MIRROR》。

當獅子闖進亞馬遜森林

亞馬遜要與Netflix、Apple和Google爭一百之長短,又要與有傳統網絡公司如Disney (Disney+)、華納(有AT&T後盾)、派拉蒙(母公司為ViacomCBS),便要加快步伐。而美高梅不想被淘汰下,所以獅子便闖進了亞馬遜森林。

正常生活

當我看到新聞評論,大家都在一面倒的討論感染者的「私德」不檢,導致大家連假都沒了。這樣子的狀況,似曾相識。就好像是,當愛滋病流行之時,「普通人」、「未感染者」把所有同性戀者的性慾當成是罪,只要你有「性行為」,你就是錯。

是漫畫家久部綠郎和河合單合寫的漫畫《拉麵王》。這個封面看上去平平無奇(甚至可以說醜)的漫畫,聽說也有不少人在免費漫畫閱讀軟件中吹捧。

社會上有聲音認為電視台收視率已經不合時宜,我認為站在任何個人角度雖然無可厚非,但如果以觀察傳媒生態的角度,乃至審視社會風氣等,都不可忽略這個被人認為「落伍」的數字。

現行香港各大電視台的收視率,自2018年起由三間免費電視,即TVB、ViuTV、奇妙電視,及十一間廣告商會共同委託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進行研究,用戶涵蓋1000個家庭,約2700名觀眾。

姜頭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這個年代的流行髮型。五、六十年代的飛機頭或蛋撻頭,七十年代的椰殼頭,八十年代的鴨尾頭,張國榮的魔力令髮膠賣至斷市。到了九十年代是最爆炸的年代,因為那時候的中間分界,被人說是心理變態,由郭富城帶起的風潮,那年代的男生(包括我)都一定曾經中間分界過

或者他眼中給「娛樂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但就從他的最新節目是否符合到這些要求。從他入主要有兩大重頭節目是《開心大綜藝》、《聲夢傳奇》。前者居然是回到八十年代的《歡樂今宵》,還要比從前的橋段更難入目,當中「扮野」一環更是「尷尬癌」發作

你說種族歧視的前題,是不是要先說一下中國跟香港是不是同一個種族?在國安法沒有生效之前,我想大家每年去六四晚會,都會好感受香港人跟中國,根本就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又怎麼會產生種族歧視的問題?

支持新疆棉花一批也不用多說,反而頗為膽心一些黃絲衝出來說支持一些不用新疆棉花的品牌如 Nike, Adidas, H&M等。因為生怕最後大家都跟車太貼會炒車,到頭來有品牌跪低,到時大家就難看啦。

港台換走《鏗鏘集》監制李賢哲以及《鏗鏘說》主持蘇玉華。而《鏗鏘說》主持則換來民建聯林琳。如果這個安排都不是因為政治成份理由,那是什麼?

內心熱愛極權的黃色良心圈

香港人很愛抗疫,因為在「抗疫之名」他們可以找很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