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各大報章頭條絕大部份為「梁振英參選特首」的報導。另外東方日報報導,工傷小市民得悉僱主無為僱員購買勞工保險,入稟法院追討。雖然法庭已判僱主敗訴,但意外發生後七年,該報指由於「破管署官僚、法援署無情」,故當事人仍未收到賠償。
是日各大報章均以唐英年宣佈競選特首為頭條:o),但取材各異。中國日報香港版引述李克強指環球金融市場越來越複雜,要維持國內強勁增長,中國有必要調節發展方向及尋找新的發展動力,而綠色政策、環保等就是當下國國長遠發展方略之一。
明報繼續偵查種票事件,調查指「報住美孚的姓李及姓黃兩家人,主要居所應在青龍頭、油塘及紅磡,沒有象顯示這兩個家庭住在美孚。本報記者昨天找到這兩家人當面查詢,他們均顯得神色慌張,口徑一致說要找律師,其中一家為避追問更奪門逃跑。
明報指選民登記制度漏洞愈揭愈多,繼有政協委員在美孚的單位被揭發「一屋7 姓13 票」後,昨日有區議員發現,有選民分別登記住址為香港仔華富華康樓「24 樓」及「32 樓」,然而華康樓僅得21層。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秘書長何健華昨表示,正考慮要求市民登記選民時,須提供住址證明,但強調要顧及會否影響市民登記意欲。
香港商報指坐擁2.4萬億元的香港外匯基金,1994年至2010年間的複合年度投資回報只得5.9%,相較新加坡淡馬錫投資的年均回報17%相差甚遠。多名學者認為,本港有必要善用盈餘和外匯基金,成立主權基金將「活水」投資到社會,以緩解社會矛盾及刺激經濟多元化發展。(編按:聽落好似唔錯,但香港同新加坡的經濟系統真係可以比較?我又唔識,又要問專家~)
蘋果日報披露制派瘋狂種票證據,致使今屆區議會選舉多個選區得票離奇激增。「反地產霸權最激烈的美孚南,有政協的一間物業竟有「7姓13票」;居於馬鞍山公屋單位20多年的住戶,今屆突然收到陌生人的投票通知書;有西環舊樓登記的11名選民,8人從未在上址居住。各區種票近乎明目張膽。」(編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票得_!中國以農立國,並非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