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乜鬼?唔信嘅,拎一筒感染者的血打落去,你唔信唔驗唔醫就無事嘛,你試試看?
曾經有一位在商台工作,現在支持很多社運人士的前輩說過,商業電台最厲害的,除了做節目以外,是建立社群,更重要的是把建立社群變成「賺錢」的工具。如何保障基本聽眾群?駕駛人士有「馬路的事」,你在的士失物你第一時間會想起誰?朋友都說是商業電台。我唸書的時候,一班40人,有分「聽電台」或「不聽電台」的。而我的「聽電台」經驗,都是因為我的同學對「豁達」這個概念很有興趣。他們會很在乎為什麼「豁達」變成早上節目,他們聽不到。而我們到今時今日,還很記得這個歌手的這一首歌,原因是,我們曾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覺得「第一代」文青雜散地,是從「豁達」而來。
張華峰個女死左,左膠會話唔好慶祝,if they go low we go high。仲要有人加一句「可能個女係手足」。hi?你老母就hi撚左呀。
你不難發現,有香港的評論員,就把香港的官員的網路直播跟台灣的網路文宣作比較。說官員找來算叫做很親民很貼地的搞笑藝員做直播,已是盡了力。反觀香港,他們就不會一些本土網紅上去。
這兩個星期,最令我覺得不明所以的是,有些人把遊行變成了嘉年華,然後有很多人,對,因為他們人夠多,而且很瘋狂地不斷去批鬥別人,把一些反對他們的聲音都洗去,於是他們的行動,就是「有力的和理非行動」,是「極權最恐怕的幽默」了。
在這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經傳媒看到的聽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別人對我們說的話也可以是謠言,一傳十,十傳百。
有時候,真的要相信,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贏家,生存就是勝利:當人人笑陳雲太瘋癲,改他花名叫他國師(就像當時有高官叫777做「好打得」一樣,你知那個起花名的人是以立壞心腸想人去死的心態去改她「好打得」這花名的?),台灣媒體就真的叫他做「香港國師」了。
先寫想搵人幫手睇狗,後寫可以用優惠價租九西500呎單位。
有一個佢在意既朋友,傳佢簡訊,話佢係「限時動態」story 度放一張食物相,你覺得合適咩?
「手動轉」也是僥倖心態,公就你贏,字就我輸,「我只係 copy & paste,嗰啲好似有問題嘅部份我唔同意㗎」
你以為劉山青夠賤了嗎?對不起,還有一個劉細良。這個在這次運動被捧成國師之後,他的神諭一出,幾萬人追看,中環精英人人以為自己「我都有睇劉細良」,就等如跟別人說「我不是港豬」。你看看這個「國師」,如何出賣香港人?
我在課堂上,會聊日本人對「成人」的定義,其中一個,是「會冠婚葬祭的基本禮貌」。學生以為我說故事,後來我發現原來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帛金的禮貌,還有人情的禮貌……就像他們不會用安全套一樣。常識,大多不常常被認識。
對方好清楚知道你地口中既「香港人反抗」同「核彈都唔割」只係一句「得過講字」而根本做唔得既口號。出刀出棍最多咪俾人打到豬頭,又唔會斷手腳甚至無命,根本搵唔到任何理由去怕你地。
我希望大家唔好「一味掛住恥笑佢」,覺得佢「唔讀書/無邏輯(雖然係真)」。叻哥充份代表很多典型藍絲思維:現時很暴力(打爛野很暴力/獅鳥很暴力)、參與人士都是年青人、他們都是受人擺佈、一定是有顏色革命;唔「愛國」係因為「無國民教育無歷史科」;警察蒙面是為止暴制亂、十分正確;永遠是「先有暴徒、警察止亂」、而非「示威者很和平、警察卻來搗亂」;不是支持己方的資訊就不相信…態度方面,一方面認為「自己乜都唔知(唔識教育唔識政治)」、但一方面又有很多個人見解(講左45分鐘喎~)。他常強調一點:「大家起畫面睇到架!」-我們試想想。畫面?你的畫面與我的畫面,一.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