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水作例,一個擁有四十多萬支持者的專頁,他可以影響到很多人對事情的觀感,甚至使人們從網路上轉移至現實社會付諸行動。數天前,金水分享了有關「大學生記者支援基金」的帖文。事件是有某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的記者向他指出上述基金將支援各學生記者出外採訪反修例運動所引發的示威衝突。其後,有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發出聲明表示沒有上述基金之計劃。但金水僅以「有曬學生證、身分證、編委press證」為由,就繼續推動訊息傳播,漠視網民的意見和質疑,甚至是該編委的聲明。
修例爭議所引發的社會動盪至今持續逾百天,香港人經歷了無數的血雨腥風、不眠之夜。部分自詡和平理性、反對暴力的政治媒體以盡快恢復社會安寧、止暴制亂之名,不斷散播「曱甴論」、「警方應該按西方標準,一槍打死牠們!」、「黃屍死全家」等仇恨言論,而大批政見一致的網民亦緊接回應喝采。
早幾日朋友Send咗條片比我,係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出咗隻叫《無煙生活》嘅戒煙歌。我一聽即刻心諗「邊間教會」,即時起哂雞皮,個感覺係比肥媽嘅「啊!!!」同汪阿姐嘅「經過那些年」仲可怕。我知醫生嘅職責係確保市民健康,叫人戒煙戒酒做運動係佢地份內事,但而家香港個環境點睇都係催淚煙有害過食煙下話?近期大家睇住新聞係會有啲抑鬱,想睇下膠野笑下好正常,但都唔會係想聽依隻歌掛?
最近有朋友跟我說,太子某一間火鍋店很藍,但自從某次見到警察在他們外面放催淚彈之後,就變黃了。然後在網路,又有人說究竟是黃是藍。有些員工,天天都看著大台的新聞,他們接收的資訊不多,再加上很多以訛傳訛的資訊,示威者有錢收,前線有小天使等等的消息,就很容易產出「藍絲店店員」。
就像很久很久之前,在八卦雜誌看到的什麼「暗名爆」、「八珍姐手記」、「東姑媽專欄」等等的娛樂爆爆爆,就是用這種套路。明星跟什麼富商搞什麼,出外讀書就一定是整容或是被包養等等的,都不需要證據,也無必要有證據。而換了個模樣,現在的secrets 群眾、暱名hater group、連登爆料,其實也是一樣:你說什麼是不要緊的。只要有好多人相信,而這些相信有付諸成為行動,那就自然而然會變成大家都認為是真相。
如果佢屌鳩你既話呢,你已經知道佢唔撚當你係自己人。呢啲叫咩呀?香港政治豬,跟我讀一次:敵我矛盾。係「敵我矛盾」。係共產黨既鬥爭策略之中,首先要問既:呢個係自己人,定係敵人。自己人可以隨時變敵人,敵人亦都可以隨時變自己人。
林鄭政府會見傳媒一開頭就指出星期日的集會大致和平,下秒就堅持監警會能調查解決反送中運動中一連串的警民衝突,又釋出「善意」表示將會展開對話、會落區與市民溝通,更開始引導示威者建立大台與政府對話。此舉明顯地將和平示威與政府所謂的回應掛鉤,仍然對五大訴求不聞不問,意圖透過對話轉移視線及平息民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