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故事

係今時今日呢個圖像主導既年代,每人手上拎住一部手機,已經可以當自己係一個攝影師。但當你開始認真看待攝影,去買一部相機開始攝影,並嘗試去將自己覺得都將滿意既作品同網絡上既靚相比較既時候,就會發現,點解人地既作品會有難以解釋既吸引力,而自己既作品就開始有講唔出既奇怪。可能你都試過咁既情況,好多時對住一個明明肉眼睇已經覺得好靚既景,但打算拍攝既時候居然無從入手,唔知應該點去影。

那蒼藍色的一點

那愈是不能自我解釋的相片愈是能引人入勝,挑起人們的聯想。這張相片看似只是由漆黑的背景,數道白光和雜訊所組成。沒有主體,最基本的構圖其實也談不上,但卻引來了無盡的。雖然看似沒有主體,但若果你仔細留意相中間偏右的位置,你會看見蒼藍色的一點。那不是你電腦瑩光幕的污麈,而是我們的地球。

西貢的一相兩命

一張愈是震撼的相片,就愈會簡化了相背後的人和事,無論是誰對誰錯,這些背後的故事巳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這張相片能剛好套進人們心中非黑即白的道德世界觀,滿足了他們只憑所見而下的道德判斷。

深夜無眠,在面書上閒逛,偶爾看到了Sony Cybershot的廣告,因為Cypershot這個名字,回想起十二年前Sony一部後無來者的經典之作。Sony Cybershot DSC-F88,中學時期親父送贈,藍色版本,自此用來記錄生活和解悶;時間是2004年,那時候手提電話還是8310,黑白芒,有得聽收音機已經算好勁,更不可能會有手機影相這回事。

【相集】新界東北大草原

日落時份,來到東北鄉間走一轉,發現到處仍保留著殘舊瓦頂屋,又有一些農田和山墳,雖然亦有不少新式平房,但村內依然寧靜簡約,出入的村民都友善可親,被問路時笑面迎人,如此種種的古樸環境和人情味道,在這個過度發展的城市,實在珍貴罕有。

紀錄2014年的上水變遷

因為朋友的提議,我也開始嘗試紀錄香港一年之間的變化。從2014年開始,也一直拍攝上水區內的變化,畢竟找尋熟悉地方的變幻之處是比較容易,同時更沒有藉口讓自己懶惰不拍攝。這種長時間紀實的拍攝,真的比我想像要困難得多。很多時候,這些小店都是突然之間,無聲無息地倒下,連拿起相機的機會也趕不及。

在這十至二十年來,政府所建的公屋居屋,大部分都屬於和諧式大廈。即使遊走在香港的不同角落,你也難以避免看到它們的蹤影,可謂「總有一橦喺你附近」。生活在乏味枯燥的城市,再加上倒模般的建築,叫人容易視覺疲勞。其實,在更早的年份,政府興建的樓房並不那麼單一,不同的屋邨之間各存差異,各有特色,例如老牌屋邨彩虹邨,就曾因其特色而獲得建築獎項;又如位處大坑的勵德邨,其中兩座便是全港獨有圓筒型公屋大廈。」

農曆新年的上水光景

農曆年前的上水,你可以感受到香港版的春運,成千上萬的人流與及手推車、大背包、手抽袋等,全都塞進了北上的火車。此等環境,大家在電視新聞上都可以觀看得到。不過當「春運」過去,上水回復了已消失了十數年的光景:井然的街道、疏落的人流、夜晚出動的小販檔、不再滿耳是普通話,也不用好似玩美式足球般閃避拉車的人流,上水變回了過往邊陲小市鎮的光景。一年一遇差天共地的光景,真的有點像生態攝影。

看著這套相片,很想再次碰上畫面裏的人。也許,是他們教懂攝影對我的意義,也使我更了解自己可以做點什麼。過去的都成為歷史。我希望一個世紀後,當人們評論這段歷史時,能看見更接近的畫面。

雨傘運動至今已進行超過一個月,香港人確實好不容易才走得過這一個月。在整整一個月裡,各方的各力,黑、白力量及輿論壓力,竟然沒能將大家壓下,反而令香港人站得更堅強。而筆者以公民記者身份走在較前位置,雖然沒法每天都待在廣場上,不過依然會在精神狀態許可下走出來。以下是筆者在一個月裡所拍攝的相片,希望與大家分享我眼中的雨傘運動。

10月16日凌晨,金鐘龍和道凌晨再有佔領市民以快閃方式攻佔馬路,警方移走障礙物恢復行車後,約二百人仍聚集在龍和道兩旁行人道,警方不時警告市民不要再衝出馬路。期間,偶爾有市民掉零錢到馬路上再拾起,警方勸籲後又返回行人道,間歇導致有車輛要停低或慢駛。

平時招待陸客為主店鋪,整個朝早都是抹窗和黑面,這類大形依賴著陸客的資本主義產物早應該要消失,他們為賺的錢,不會益香港人,賺回來的錢只會用來再購買新鋪位,令到一條街出現幾間同周X福的奇怪,想食個魚蛋粉都不行。

【請聲援學生】 #plshelphk

#plshelphk #hk926 #umbrellarevolution #occupycentral #whatshappeninginhongkong

在2014年8月29日為配合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工程,現時位於灣仔海旁的灣仔碼頭於今晚11時尾班船開出之後,就會完成歷史任務,該區會為平地,早在6月21日及22日,一班藝術家在碼頭中舉行了告別派對,當中有不的藝術活動給大眾參與,現在和大家回顧一下。擁有數十年歷史的灣仔碼頭建築,過了今天後就會被填平,港人的「集體回憶」就只剩下1980年代建成的北角碼頭。

中環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方,嘉咸街也是香港最古老的露天市集。中環也是維多利亞城,又稱女皇城或香港城,這裡有大約160年的歷史,但是面對堆土機的發展,還是要把位置讓給地產商,用連鎖式超市去代替。市區重建局計劃在嘉咸街市集一區推土式去拆掉有人情味的抵密度建築物,連市集一起除去,取而代之會是由地產商控制的約33層的商業大廈,把原本在地面上的市集離地式搬上4層的平台商場上,市民見到的是不會是平價菜鋪、魚鋪,而會見到百佳,惠康或是一些我跟不進去的名牌商店,徹底破壞這個老街區的歷史氛圍及現有的活力。

香港人生活忙碌,每天應付大量工作和交際,沒太多時間認識我們的天空和土地,但只要你肯花點時間觀察,細心欣賞身邊事物,總能發現它的美善和變化,以下都是我們在香港拍過的美麗景象,希望可以引起你的關注和興趣。

頁 1 / 5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