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一台獨大」說不!TV Bully No More!

一台獨大使香港電視行業不思進取是事實,也使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意興闌珊,年輕人昔日走進這行業是被視為新鮮、有趣、有前途的行業,但今天換來被視為夕陽行 業,因此年輕人對香港電視業卻步,但事實上全球所有市場,電視媒體向來都是最先進、新鮮、有趣,只是香港獨特環境使這行業扭曲。

今次《網絡挑機》,一眾youtubers在節目出街前呼籲不要收看,又幫TVB拍片卻在facebook屌柒TVB寒酸,又投訴TVB限制多多,令我非常好奇。於是上網看了上星期一連5集的《網絡挑機》,結果只有一個字︰柒,那種「柒」,是令我有毛管戙的柒,不忍再看下去的柒。如果要比,恐怕只有關家姐事件和岑布先尼生日快樂的水平才能與之匹敵。

就如無線剪接司徒夾帶和陳百祥(荷蘭叻)對質一幕,把前者所有針對TVB的論點刪走,剩下只有抽水式的過場,於是,司徒夾帶完美無暇地被變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應聲蟲;荷蘭叻的對話,只挑選了幾句五毛最愛聽的「黃之鋒面皮薄唔知醜」、「慢必快必喺立法會亂叫搞亂香港」,已足以完勝一仗。

我留意了兩個月,發現有時J2竟然在節目開始超過一分鐘之後才加上「現場直播」,到9月30日的一次直播,以無線例遲出的性格我以為在攪珠前定會加回「現場直播」,結果到蔡運華講拜拜的一刻,說好的「現場直播」始終無出現;結果事件在網上討論,不少人因而質疑攪珠是否較早前錄影,其後傳媒亦有報道,令無線方面要認錯道歉。

話說所住劏房沒有電視的我,就算沒有港視發牌事件,這幾年早已身體力行罷睇TVB。日前上高登,才知道TVB有新劇名為《張保仔》,因劇情創作了「辱警罪」令網民發起投訴行動。一套古裝劇有警察,那必是穿越設定無疑。昨夜十時左右正在茶餐廳吃飯,全餐廳的人突然發出爆笑(恥笑),抬頭望向電視,原來適逢女主角陳凱琳的穿越時刻。

NICAM的音譯,即Near_Instantaneous_Companded_Audio_Multiplex,意謂「接近即時的縮擴音頻多路」,簡單啲嚟講就係英文變中文我地稱為麗音,而喺香港嘅電視台已經提供咗雙語廣播咁多年,點解而家先嚟cut,外界有以下推測:

《今晚睇李》由始至終都是宣傳機器,擺明車馬劏鱔,老實講,完全無談論價值。反而昨晚那集加了個新環節,叫做「咁又點啫?」,我覺得又真係幾好笑,唔係講嗰個環節做得好笑,而係李思捷好像代表TVB,向觀眾作出嘲笑(仲要吐舌嗰隻):「一台獨大,必然架啦!…」「咁又點啫?」你做得乜野?你奈得佢咩何?!

我知道肥媽和陸浩明已經上契,是名符其實的「母子」;亦知道這個節目是採用這種odd_couple型式:一唱一和、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只不過今次是惡母痴兒,雖然做阿媽的成日罵個仔,但其實最後大家都好好感情,成個節目溫馨到不得了。唔好意思,我一 d 都唔覺得窩心,只覺得噁心!

在強弱懸殊的情況底下,挑戰一台獨大,成功機會何其渺茫,接受現實低頭甘受捆綁的人我會理解,不肯放棄而且用心支持我更是欣賞。因此,我們並不孤獨。期間更有不下一位市民加入討論,甚至與我們共呼口號;本是兩個世界不相識的陌生人,就因為相信同一理念,彼此世界就此拉近。因為正義,我們站在同一陣線。

當知道《愛˙回家》完結後,立即以《愛˙回家 2》重新出發;《食平D》發展到《食平3D》;《明星愛廚房》悶極收場,然後以《吾淑吾食》接棒,跟著接力的,會否又是《女王的盛宴》或令人聞雞汁喪膽的《May姐有請》?雖則節目名變了,主持也一樣,但其實都是飲飲食食,呆坐吹水,自己嘿哈大笑,電視機旁的觀眾卻只能目瞪口呆,默默忍受。

理性分析TVB劇大結局

有返啲錢既人係好有機會唔睇TVB,點解?因為佢地有錢有得選擇,但冇錢,係冇得揀的。講到依到,按常理思考,點解TVB劇既大結局好多都係HappyEndingBBQ,其實真係有得解,因為係香港,HappyEnding對於一個窮人黎講,係一件好奢侈既事,簡單啲講,你有冇見過一啲窮學生拍拖,係會有HappyEnding?

娛樂是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環,而收看免費電視更是其中一項香港市民最喜愛的娛樂活動。因此,電視節目的水平下降將直接影響市民的文化生活素質。在「一台獨大」的局面下,亞視缺乏資源製作具競爭力的節目,而無綫亦以節省成本和維持高收視率為大前提,大量製作橋段因循的劇集和鼓吹低級趣味的遊戲節目,令免費電視廣播充斥着低水平的電視節目,觀眾的選擇不多。

阿主持林映輝竟然無撚啦啦捉住師傅塊面,問佢有無笑。師傅答無。然後阿主持竟然篤撚住師傅塊面同師傅講,「見到佢地咁開心,笑啦?!」(我無誇張,唔信嘅自己睇返。)無撚嘢下?你逼一個中左風,面部肌肉癱瘓嘅病人為左同你做Show而去扭曲肌肉?!癡撚線!真係癡撚線!你老母TVB係咪傻撚左呀?

小電視迷看今年TVB 頒獎禮

到了2013年,其實已覺得沒有了TVB量產的劇集,生活都不會缺少了什麼。這一年的劇集,沒有哪一部可叫人為其喝采或心醉,《師父明白了》有創意但未成熟,《My盛Lady》只是重複黃子華的搞笑公式,一眾因第一輯反應好而添食的續篇,更是完全承接不到系列原有水平,現時其電視製作,不論是場景、情節還是人物,都追不上時代的轉變。於是,年尾的頒獎典禮,是專業評審也好,是全民投票也好,都無關重要了,因為不是最好對最好,而是在爛橙中找個沒那麼壞的。

TVB = 香港電視?

TVB確確實實曾經擁有《香港電視》。我沒用錯標點符號,用書名號真的沒錯,因為TVB在1967年開台時,同時出版雜誌,介紹公司的活動、藝員動向、節目遊戲參加表格和藝員訓練班報名表等,而該雜誌就叫《香港電視》。《香港電視》出版到1997年,《香港電視》已經易手到南華早報,雜誌亦徹底轉型,不再是TVB的官方雜誌,主要報導全港各電視台(當然香港的電視台不多,主要是TVB和ATV吧)及娛樂機構的新消息和動向。這時候,TVB周刊(現在還存在的) 正式登場,成為TVB新的官方刊物。

戲中老周電視台很吝嗇孤寒,小台慳錢,所以戲中吳準少(曾志偉)月薪常被擠壓。但現實上曾志偉雖是演藝人協會會長,但並不見得有助藝人取得合理薪酬待遇,擔任導演拍無線賀歲劇,演員只有一封無言感激,卻少有說一句話。在發牌一事上,卻反指王維基營運不加思索,是因為王維基給予一個合理待遇予幕前與幕後人員這是不該?還是曾志偉在角色上的衝突。演藝人協會理應是維護演藝人員的利益但在無線多年來以大台卻壓低市價薪酬對待員工,只因為是一台獨大而演員被擠壓,反而還未正式開台在無線眼中的小型電視台規模的香港電視卻有合理回報。

頁 1 / 212